污染环境罪中有害物质的鉴定标准是什么
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5-01-14
这些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但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我国政府也意识到了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因此政府也出台了许多保护环境的法律,也将保护环境纳入了国家战略建设之中。那么,污染环境罪中有害物质的鉴定标准是什么?接下来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解答。
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关于环境污染刑事案件中有害物质的认定
一、对有害物质范围的明确规定
2013年6月19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条明确规定了有害物质的范围和认定标准。根据该司法解释,有害物质是指对机体产生化学或物理化学作用,从而对机体造成损害,导致机体功能障碍、疾病甚至死亡的物质。
二、有毒物质的分类
有毒物质可分为无机毒物和有机毒物两大类。无机毒物包括汞、铅、砷、镉、铬、氟等,其中许多物质能在生物体内积累。有机毒物包括酚、氰、有机氯、有机磷、有机汞、乙烯等。
三、被认定为有害物质的物质
根据该司法解释的规定,以下物质应被认定为有害物质:
- 危险废物,包括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列出的废物,以及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
- 剧毒化学品和列入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名录的化学品,以及含有上述化学品的物质;
- 含有铅、汞、镉、铬等重金属的物质;
- 《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附件中列出的物质;
- 其他具有毒性,可能污染环境的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