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民事侵权的含义
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9-05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网络在我们的的生活之中也是无处不在,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有的人用网络对他人造成危害,对于这种侵权行为,国家法律又是怎样规定的呢?以下就是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介绍的有关“网络民事侵权的含义”的相关法律知识,欢迎大家阅读。
网络侵权的侵权含义与界定
网络案件的特点与法院管辖面临的挑战
网络案件具有独特的特点,如全球化、虚拟化、非中心化等,这些特点对传统管辖提出了挑战,使法院在处理网络民事侵权纠纷时面临困难。网络领域是一个技术含量极高的领域,与技术有着密切联系,涉及举证、质证和确认救济方式。因此,在确定管辖权时,法院需要考虑其是否能够应对技术问题,并在审级上加以限制,或者由具备条件的法院集中受理,以便及时解决案件。
加快网络立法,适应网络空间的特点
中国应加快网络立法,尽快解决传统法律在网络空间中的不适应之处,弥补司法解释的不足,并借鉴外国的司法实践,制定适应中国当前司法形势的管辖制度。具体来说,可以坚持侵权行为地、侵权结果地和被告住所地的法院管辖原则。对于侵权行为地的认定,可以赞成《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的观点,即将“侵权行为地”定义为“实施被诉侵权行为的网络服务器、计算机终端等设备所在地”。对于侵权结果地的认定,应该坚持禁止一定因素作为确认管辖权的基础,并确定合符国情的侵权结果发生地因素,例如被告对侵权结果地的预知和故意希望侵权结果在该地实现,那么这类侵权结果地的法院就享有管辖权。
网络民事侵权纠纷的司法解释
为了正确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的民事纠纷案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并结合审判实践,制定了以下规定:
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的定义
本规定所称的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是指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他人姓名权、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等人身权益引起的纠纷案件。
管辖权的确定
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管辖。侵权行为地包括实施被诉侵权行为的计算机等终端设备所在地,而侵权结果发生地则是指被侵权人的住所地。
网络用户和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诉讼
如果原告依据侵权责任法起诉网络用户或者网络服务提供者,人民法院应受理。如果原告只起诉网络用户,并请求追加涉嫌侵权的网络服务提供者为共同被告或第三人,人民法院应准许。如果原告只起诉网络服务提供者,并请求追加确定的网络用户为共同被告或第三人,人民法院应准许。
网络服务提供者提供信息的义务
如果网络服务提供者以涉嫌侵权的信息发布为由抗辩,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其提供能够确定涉嫌侵权的网络用户的姓名、联系方式、网络地址等信息。如果网络服务提供者无正当理由拒绝提供,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其采取处罚等措施。如果原告根据网络服务提供者提供的信息请求追加网络用户为被告,人民法院应准许。
网络服务提供者的知情责任
人民法院在确定网络服务提供者是否知道侵权行为时,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网络服务提供者是否以人工或自动方式对侵权网络信息进行处理,以及网络服务提供者管理信息的能力、所提供服务的性质和引发侵权可能性的大小等。
网络用户和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责任
如果网络用户或网络服务提供者发布的信息被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措施,网络服务提供者以收到通知为由抗辩,人民法院应支持。如果被采取措施的网络用户请求网络服务提供者提供通知内容,人民法院应支持。如果通知人的通知导致网络服务提供者错误采取措施,被采取措施的网络用户请求通知人承担侵权责任,人民法院应支持。如果被错误采取措施的网络用户请求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相应恢复措施,人民法院应支持,但受技术条件限制无法恢复的除外。
网络用户和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赔偿责任
人民法院判决侵权人承担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或恢复名誉等责任形式时,应根据侵权的具体方式和影响范围来确定赔偿数额。如果被侵权人因人身权益受侵害造成财产损失或严重精神损害,并依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请求赔偿,人民法院应支持。
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人民法院正在审理的一审、二审案件。已经终审的案件,不适用本规定,但当事人可以申请再审或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决定再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