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暴力如何定刑
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3-09-22
校园暴力的施暴者跟受害者大多都是未成年人,甚至还有可能是同学等等。在目前校园暴力越来越严重、给很多学生家庭都带来巨大伤害的情况下,法律对校园暴力也做了相关规定,校园暴力如何定刑?手心律师网小编告诉我们要看实际情况。
校园暴力的法律定罪与刑罚问题
1. 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问题
根据《刑法》第17条第一、二款的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而已满14周岁但未满16周岁的人,如果故意杀人、伤害致人重伤、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等犯罪行为,也应当负刑事责任。在确定未成年人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时,应当考虑到学校学生中警示有暴力倾向的个体,并在其具备一定辨别是非能力时,使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同时也要照顾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2. 未成年人的刑罚问题
根据《刑法》第17条第三、四款的规定,已满14周岁但未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对于不满14周岁的人,不予刑事责任,而是责令其家长或监护人加以管教,必要时也可由政府收容教养。此外,根据《刑法》第49条的规定,未满18周岁的人在犯罪时不适用死刑,包括死缓。这种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宽容从轻规定,体现了国家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校园暴力中学校的责任
1. 学校的监护责任
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能仅仅以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来界定,而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是未成年人这一重要事实。由于未成年人的行为能力不完善,学校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应当承担监护责任。从法理的角度来看,尽管父母是监护人,但当父母将孩子送到全日制寄宿学校时,他们无法对孩子实施监护,监护权实际上转移到学校。无论学校是寄宿学校还是非寄宿学校,学校对学生的监护责任都是不容置疑的。然而,迄今为止,有关校园伤害事件中学校的责任问题的法律法规调整范围有限。
2. 学校的赔偿责任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的规定,对于负有教育、管理、保护义务的学校、幼儿园或其他教育机构,如果未尽到其职责范围内的相关义务导致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或者未成年人导致他人人身损害,学校应当承担与其过错相应的赔偿责任。如果第三方侵权导致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该第三方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而对于学校、幼儿园等教育机构的过错,应当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