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外号也是校园欺凌吗
点击数:20 更新时间:2024-02-03
校园欺凌:法律角度的分析
一、言语欺凌是否构成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并不仅限于身体上的殴打,还包括精神上的伤害。因此,取外号等言语欺凌行为也属于校园欺凌的范畴。
二、校园欺凌的主要表现
校园欺凌并不仅限于在校园内发生,放学后同学间的欺负行为也应被纳入考虑。校园欺凌的主要表现是身体强壮的学生欺负弱小的学生,使其在心灵和肉体上受到痛苦的折磨。校园欺凌通常是一种重复性的行为,而非单一的偶发事件。欺凌者可能是个别人对个别人的欺负,也可能是集体对个别人的欺负。通常情况下,欺凌者并不自觉自己的行为有错,而受害者则因为害怕事情的发展而选择默默承受,不敢反抗或向他人揭发欺凌者。这种恶性循环导致受害者在身心上都承受了巨大的煎熬。
三、学校的防范措施
为了防范校园欺凌,学校作为教育主体应在教育过程中真正关注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品格养成,努力将学生放在教育的核心位置。学校应建立完善的校园欺凌预防、干预和处理机制,关注每个孩子的异常表现,提前发现问题,特别是纠正部分孩子对“欺凌行为可以容忍”和“未成年人不需要承担责任”的错误认知,从源头上杜绝暴力事件的发生。同时,在事件发生时及时处理,不让欺凌和暴力行为逃脱各方的视线。对施暴者进行必要的干预、惩戒和教育,促使其改变行为。此外,学校还应注重超越知识和技能层面的人文教育,这种教育涉及到生命尊严、秩序构建和与他人友好相处等方面。只有这样,教育才能真正具备尊严、温度和质感。在防范校园欺凌方面,一方面,必须从根本上认识到欺凌事件的深层次危害,及时干预任何欺凌和暴力行为,决不能纵容甚至包庇。另一方面,教育应以让每个孩子成为更好的人为出发点,坚持宽容而不纵容的教育方向,给施暴者改正的机会,特别要防止对受害者进行“贴标签”的行为。同时,对于当事方的反应和媒体的事后报道,也应特别注意尺度和方式,避免校园暴力扩散成网络欺凌,给受害者带来二次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