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犯罪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罚种类 > 拘役法律知识

青少年犯罪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5-04

 
345599

未成年人在法律上的含义和保护

未成年人在法律上指的是已满14周岁又未满18周岁的人,他们正在经历生理和心理的成熟过程,初步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然而,由于他们的成熟程度仍然有限,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往往容易受到不良影响。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司法保护中的规定,未成年人犯罪需要从轻处罚,并且要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青年的定义和特点

已满18周岁又未满25周岁的人属于青年范畴,他们的是非观和世界观相对于未成年人已经更加成熟,但仍然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需要进一步巩固。

青少年犯罪的动机和特点

青少年犯罪往往出于贪利性、享乐性、报复性、模仿性、虚荣心、好奇心或哥儿们义气等动机。他们的犯罪特点主要包括年龄偏小、多采用结伙犯罪形式、缺少预谋、具有突发性和随意性、少女犯罪率上升以及罪犯改造难度较大。

青少年犯罪的法律处理

在中国,对未满14周岁的青少年犯罪,不予追究刑事责任,可送少教所或工读学校进行教育改造;一般犯罪的刑事责任年龄为16周岁,但对于杀人、爆炸等八种刑法规定的严重犯罪,年满14周岁就要追究刑事责任。

青少年犯罪的校正

青少年犯罪需要家庭和社会共同进行校正,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青少年犯罪的年龄结构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的年龄结构呈现越来越年轻的趋势。根据2001-2003年的调查数据,30岁以下罪犯和20岁以下罪犯在罪犯总数中所占比例逐年增加,其中20岁以下罪犯已经达到罪犯总数的三分之一强。

青少年犯罪的知识层次

青少年犯罪主体普遍具有较低的知识层次。根据对36名青少年犯罪的调查了解,只有8.3%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22.2%具有初中文化程度,38.4%具有小学文化程度,31.6%是文盲。这些青少年犯罪者在校时多数成绩较差,学业失败的经历较多,导致他们中的一部分人选择犯罪。

青少年犯罪的年龄和作案特点

青少年犯罪的平均年龄逐渐降低,从几年前的17岁以上下降到现在的15.7岁。团伙犯罪案件增多,青少年容易受到同伴的影响,形成共同犯罪。暴力抢劫犯罪比例居首,青少年犯罪主要以财产犯罪为主,其中抢劫、强奸、盗窃、故意伤害致人死亡和杀人是犯罪类型排名前五位。作案方式逐渐呈现“成人化”,青少年犯罪多采用预谋和突发性较强的方式进行。

青少年犯罪的随意性和目的

青少年犯罪中的一部分具有极强的随意性,他们在作案前往往没有明确的目的,往往是在闲逛、喝醉酒或冲动的情况下作案。有些青少年犯罪者以物质享受为目的,为了得到超过正常生活水平的物质享受而走上犯罪道路。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从主观上讲,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和心理逐渐成熟的阶段,他们的意志品质薄弱,容易受到不良风气和坏思想的影响。从客观上讲,社会风气的不良影响、外来腐朽思想和文化的腐蚀、就业不足、国家机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家庭和学校的原因都对青少年犯罪起到一定的催化作用。

学校教育的问题及其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学校作为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主要场所,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未能完成对青少年的教育任务,并且对青少年犯罪起到了一定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缺乏全面教育

学校过于注重基础知识的教育,而忽视了法律常识、道德知识等方面的教育。缺乏培养青少年正确世界观和提高心理素质的教育。

对成绩差的学生缺乏管理

学校往往以学生成绩的好坏来评定一个学生的好坏,对成绩差的学生缺乏管理,甚至不愿管理。

教师素质低下

个别教师素质较低,教育时不顾忌青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任意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甚至打骂学生,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最终脱离学校,走上犯罪道路。

缺乏表率作用

学校对违法犯罪的斗争要求学生,但不能及时处理善后事宜,从而缺乏表率作用。

例如,雷某在班中成绩一直位居前三名,在多次遭到社会流氓的殴打和钱物被抢后,多次向学校反映,但学校总是不予理睬,导致雷某产生偏激思想,最终发生了抢夺他人钱物的行为。

社会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整个社会没有形成关心爱护青少年、制止青少年犯罪,挽救失足青少年的好风气。很多人不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去理解其思想行为的表现,对待青少年采取一种大压小的态度,或者视青少年为弱者,作为欺负和利用的对象。对失足青少年更是采取了歧视的态度,甚至不愿给其从新做人的机会,在就业、入学方面设置了重重障碍,使失足青少年再度滑向犯罪的边缘。

预防对策

预防或排除产生犯罪的因素

各级党和政府应将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工作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重视青少年犯罪的危害性。社会、家庭、学校齐抓共管,积极培养青少年的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劳动、热爱学习的兴趣和习惯,要求他们树立法律观念,增强法制意识、道德意识,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精神环境。

提高对"扫黄"工作的认识

要采取强硬、得力措施,搞好"扫黄"工作,彻底清除不良精神影响,杜绝黄源。要大张旗鼓地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用社会主义文学占领文艺阵地,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使青少年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广开就业渠道,扩大就业门路

最大限度地解决待业青年及"两劳"人员的就业安置问题,解决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对他们不歧视,不另眼看待,避免他们无事生非,实施犯罪。解决"两劳"人员因无事可做而从事犯罪的问题。

加强政法队伍建设

提高政法人员的素质、业务素质,增强破案能力,加快办案速度,及时处理严重违法犯罪分子,震慑犯罪。同时加强劳改劳教工作,使劳改劳教人员在劳改劳教期间学习法律,进行共产主义人生观教育,促使他们悔过自新,重新做人。

学校贯彻德智体全面的教育方针

学校要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培养学生有理想、有纪律、有文化、有道德的社会主义新人。对差生要给予指导,看到他们的长处,教师要经常地讲理想、讲人生、讲奉献,不能对他们讽刺、挖苦,更不能一发现错误就将他们赶出校门,将隐患留给社会。同时,要改进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质量,严肃校纪,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人才。

家庭担负起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主要责任

观察少年的一言一行

家长应细心观察少年的一言一行,及时发现犯罪的前兆,以便消灭在萌芽状态。

多与孩子谈心

家长应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关系,及时与孩子谈心,避免发生不必要的人生悲剧。

不怕家丑外扬

家长应克服虚荣心理,将孩子的不良言行告诉教师和邻居们,形成一个监督圈,通过各方面的督促、引导,使孩子改邪归正,健康成长。

结论

青少年犯罪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全社会应关注和关爱青少年的成长,为他们提供健康的环境,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延伸阅读
  1. 犯罪主体的定义及分类
  2. 未成年人的权利、义务和“违法”“犯罪”的概念
  3. 入室抢劫犯罪中止判多少年
  4. 未成年犯罪家长入刑怎么办
  5. 校园暴力重刑是否能减少校园暴力

刑罚种类热门知识

  1. 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
  2. 如何将死缓减为无期徒刑
  3. 刑罚罚金由谁执行的规定
  4. 刑罚罚金的标准有哪些种类
  5. 刑罚罚金的标准是多少钱一个月
  6. 刑罚罚金的减免规定有哪些方式
  7. 刑罚罚金不交有哪些限制条件
刑罚种类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