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公益诉讼,应该如何准确定义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其它经济类法律 > 环保法 > 环境监督管理法律知识

何为公益诉讼,应该如何准确定义

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3-17

 
96175

公益诉讼的定义和范围

不同的观点和定义

公益诉讼的定义在法律界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公益诉讼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相关组织和个人,根据法律的授权,对违反法律法规、侵犯国家利益、社会利益或特定他人利益的行为,向法院起诉,由法院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的活动。这种观点可以称为“救济对象广义说”。另一种观点认为,公益诉讼是指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可以根据法律法规的授权,对违反法律、侵犯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有权向法院起诉,由法院追究违法者法律责任的活动。这种观点可以称为“救济对象狭义说”。

梁*星教授认为,公益诉讼针对的是对社会公共利益的损害,并没有直接损害原告利益,因此与原告没有直接利害关系。然而,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最终会损害个人利益,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有天然的联系。

能够提起公益诉讼的主体

大多数观点认为,能够提起公益诉讼的主体包括一般民众、社会团体和检察机关。公益性组织对于推动公益诉讼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们以促进和保护公共利益为宗旨,关注相关公共利益,可以成为公益诉讼的积极推动者。因此,符合法定条件并符合本身章程目的的团体,应当具有公益诉讼的诉讼资格。

利害关系的界定

对于提起公益诉讼的一般公众和社会团体,是否必须与自己没有利害关系才能算作公益诉讼存在分歧。有一种观点认为,只要诉讼的结果对公众利益有重大影响,诉讼的意义超出当事人自身私利的范围,即使诉讼是为了个人利益进行的,也可以划入公益诉讼的范围。另一种观点认为,原告提起诉讼必须主观上为了公众利益而起诉,才能算作公益诉讼。然而,在实际情况中,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常常相互交织,因此,只要诉讼活动的结果具有公益性质,就应当视为公益诉讼。

公益诉讼的形式和范围

公益诉讼的形式

公益诉讼并非一种单独的诉讼形式,而是一种以诉讼目的为基准界定的概念,旨在描述具有公益性质的诉讼活动。与私益诉讼相比,公益诉讼的目的是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秩序,而不是个人和组织自身的合法权益。

公益诉讼的范围

根据诉讼法的性质或被诉对象的不同,公益诉讼可以分为民事公益诉讼和行政公益诉讼。根据提起诉讼的主体,公益诉讼可以划分为检察机关提起的公益诉讼和其他社会团体以及个人提起的公益诉讼,前者称为民事公诉或行政公诉,后者称为一般公益诉讼。

公益诉讼的分类

根据具体的领域和内容,公益诉讼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刑事公益诉讼、经济公益诉讼、行政公益诉讼、劳动公益诉讼、民事公益诉讼等等。这些分类是根据公益诉讼在不同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和特点进行划分的。

结论

公益诉讼是以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的一种诉讼活动。它涉及到特定的国家机关、相关组织和个人,根据法律的授权,对违法行为进行起诉并追究法律责任。公益诉讼的主体包括一般民众、社会团体和检察机关,而公益性组织对于推动公益诉讼具有重要作用。公益诉讼的范围包括民事公益诉讼和行政公益诉讼,根据具体的领域和内容还可以进一步分类。在实践中,公益诉讼的界定应适度节制,既允许无利害关系的人提起公益诉讼,也承认有利害关系的人提起的公益诉讼。公益诉讼的发展对于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延伸阅读
  1. 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程序的法律解读与实务分析
  2. 民事公益诉讼的法律特征有哪些
  3. 检察机关可以提起公益诉讼吗
  4. 检察院公益诉讼的范围是怎么样的
  5. 检察院公益诉讼的概念是怎么样的

环保法热门知识

  1. 环境保护法常识:工业废水处理原则
  2. 专家解读新环保法排污经营拒不改正将被拘留
  3.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司法解释
  4. 应当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的条件有哪些
  5. 论光污染纠纷的法律适用
  6. 公益诉讼的概念是怎么样的
  7. 洛阳市对于环境保护行政赔偿的程序具体是怎样的
环保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