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08-14
为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的要求,本方案旨在充分发挥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作用,促进依法行政、严格执法,维护宪法法律权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1.1 试点案件范围
检察机关在履行职责中发现污染环境、食品药品安全领域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公益诉讼。
1.2 诉讼参加人
检察机关以公益诉讼人身份提起民事公益诉讼。民事公益诉讼的被告是实施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行为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1.3 诉前程序
检察机关在提起民事公益诉讼之前,应当依法督促或者支持法律规定的机关或有关组织提起民事公益诉讼。
1.4 提起诉讼
经过诉前程序,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没有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社会公共利益仍处于受侵害状态的,检察机关可以提起民事公益诉讼。
1.5 诉讼请求
检察机关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要求被告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恢复原状、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诉讼请求。
2.1 试点案件范围
检察机关在履行职责中发现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国有资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领域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作为,造成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没有直接利害关系,无法提起诉讼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
2.2 诉讼参加人
检察机关以公益诉讼人身份提起行政公益诉讼。行政公益诉讼的被告是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作为的行政机关,以及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
2.3 诉前程序
在提起行政公益诉讼之前,检察机关应当先行向相关行政机关提出检察建议,督促其纠正违法行政行为或者依法履行职责。
2.4 提起诉讼
经过诉前程序,行政机关拒不纠正违法行为或者不履行法定职责,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仍处于受侵害状态的,检察机关可以提起行政公益诉讼。
2.5 诉讼请求
检察机关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撤销或者部分撤销违法行政行为、在一定期限内履行法定职责、确认行政行为违法或者无效等诉讼请求。
3.1 试点期间,地方人民检察院拟决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益诉讼的,应当先行层报最高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
3.2 提起公益诉讼,检察机关免缴诉讼费。
3.3 提起公益诉讼,适用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
1. 立法机关授权。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15年6月授权,自2015年7月起开展试点工作,试点期限为两年。
2. 积极开展试点。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授权和试点工作方案,制定出台试点实施办法,并选择北京、内蒙古、吉林、江苏、安徽、福建、山东、湖北、广东、贵州、云南、陕西、甘肃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试点。
3. 推动相关法律修改完善。及时总结试点经验和成效,积极推动相关法律的修改完善。
1. 统筹谋划。加强顶层设计,确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基本制度和规范,统筹规划具体时间表和路线图。
2. 积极稳妥推进。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既要积极推动,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指导和督促;又要稳妥慎重,严格程序,努力确保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3. 加强协调配合。各试点单位要加强请示报告和沟通协调,积极争取地方党委、人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建立与人民法院的协调配合机制,共同推进试点工作稳步开展。
4. 注重宣传引导。及时宣传试点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取得的成效;把握宣传策略,严格宣传纪律,正确引导社会预期,为试点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