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8 更新时间:2024-12-23
我国药品广告的发展迅猛,已成为各类媒体的最大广告来源。然而,其中存在大量虚假广告。这些虚假广告采用各种手段误导消费者,如夸大疗效、承诺无效退款、无毒副作用等。有些虚假广告还利用消费者对科研机构的信任,谎称其药品被相关机构推荐或评定为治疗某类疾病最佳产品。虚假广告不仅让消费者防不胜防,还导致大量人因误导而吃错药。
药品广告的审批是必经的程序,但很多药品生产厂家为了谋取暴利而逃避审批程序,擅自发布广告。同时,一些媒体为了经济利益也不按规定办事,不认真查验广告的批准文件,明知未经审批或与审批内容不符仍予以发布,从中谋取高额利润。
我国《广告法》规定了违法广告主体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这些责任难以形成真正的威慑。行政责任中对规定的罚款相对于违法广告主体的巨额利润来说过低。此外,一些药商通过伪造低价广告费用来应付处罚,导致部分媒体更加肆无忌惮地发布虚假广告。
我国的广告审查制度分为强制性行政审查和广告经营单位自我审查两种形式。根据法律规定,发布药品广告的媒体需经过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审批,并发放广告批准文号。然而,在实践中,一些药商会准备多个方案,提交规范版本以取得批文,但在发布时套用其他违法广告以谋取暴利。同时,媒体也会为了经济利益放弃严格审查,使得自我审查形同虚设,最终导致违法药品广告的刊登或播出。
我国的药品广告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工商管理部门共同负责监管。然而,由于两个部门的利益问题,很难形成有效的监管效果,甚至导致违法药品广告难以被彻底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