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违法药品广告的现状和对策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其它经济类法律 > 广告法 > 广告准则法律知识

治理违法药品广告的现状和对策

点击数:39 更新时间:2023-11-11

 
95269
药品广告是公众获取药品信息、选择使用药品的重要途径之一。违法药品广告则是各种未经审批、虚假药品广告宣传和宣传小报、夹报等,越来越成为影响群众日常生活的切肤之痛,老百姓对广告药品投诉较多,社会反响比较强烈。治理违法药品广告,已成为当前相关监管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性问题之一。

药品广告监管的现状与挑战

1.审批、监测、管理三分离,同步治理存在一定难度

我国药品广告管理实行分别授权、分级管理。具体而言,省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药品广告的审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广告的查处,媒体及其主管部门负责广告的刊播和管理。然而,这种分离的管理模式导致了审批、监测和管理的同步治理存在一定难度。

在广告的监测上,审批部门的监测主要关注广告是否经过批准以及广告内容是否与批准内容一致。对于监测到的违法广告,审批部门只能通报和移送,无权进行查处。而监督处罚部门主要关注广告审批手续是否完备,对于药品广告内容的真实性很少进行审查。这导致了药品广告审批监管出现了“管着的看不到,看着的管不到;审批的不管,监管的不批”等问题。

2.“疲劳轰炸、现身说法”,引诱消费者上当受骗

违法药品广告常常采用“疲劳轰炸、现身说法”的手法,以引诱消费者上当受骗。这类广告往往针对性强,无限夸大疗效。它们多数针对抗风湿类、胃炎、哮喘、皮肤病、糖尿病、男性疾病等常见疾病,这些疾病通常是慢性疾病且具有普遍性。广告常常通过召开专家咨询会、义诊、讲座,以及使用“现身说法”和“买一送一”等多种形式,利用“专家”和“治愈者”的证言来佐证药品的奇特功效。

更甚者,一些消杀品、食准字食品、卫健字等保健品也在电视媒体上大肆宣传其疗效。这些广告常常在夜间时段不停连播,进行疲劳轰炸,诱使消费者上当受骗。

3.各方利益链条完整,造成部分违法广告泛滥

药品广告已成为各类媒体最大的广告来源之一。为了增加收入,媒体往往对药品广告审核抱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任凭违法广告在媒体上传播。

对于媒体来说,主管部门对其进行的处罚往往只是“象征性”的经济处罚和“内部的”公开通报批评,有些批评甚至只是一些简单的言辞。然而,对于药品经营企业来说,在广告中播出其企业名称和经营地址可以提高药店的知名度,带来经济效益。因此,广告主、广告发布者、药品经营企业和刊播广告的新闻媒体之间的利益相辅相成,利益链条相当完整。此外,由于广告主和广告发布者往往难以确定,追究违法责任也存在一定难度,这进一步导致了部分违法药品广告的泛滥。

延伸阅读
  1. 药品广告的监督管理措施
  2. 明星代言虚假广告该怎么处罚
  3. 工商总局公布新近认定违法药品广告
  4. 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的广告算违法吗
  5. 违法广告法条十九条如何处罚

广告法热门知识

  1. 广告审查的内容
  2. 第一章 广告活动的规范
  3. 新广告法实施:对广告行为进行规范和处罚
  4. 合作协议
  5. 中国烟草广告引发争议
  6. 国家工商局关于印发《广告审查员管理办法》的通知
  7. 工商广字[1996]第239号的颁布及目的
广告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