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自然人破产制度的构建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破产法 > 破产法法律法规 > 破产法法规法律知识

论自然人破产制度的构建

点击数:18 更新时间:2024-06-11

 
94306

终结执行程序的立法缺陷及成因

一、《民事诉讼法》第235条第五项的缺陷

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法》第235条规定了终结执行的情形,其中第五项规定了自然人作为被执行人的情形,即被执行人因生活困难无力偿还借款、无收入来源且丧失劳动能力。然而,在实践中,这一条款很少被适用。

确定被执行人是否生活困难无力偿还借款、是否无收入来源、是否丧失劳动能力是相对容易的。但是,很难确定被执行人是否会在将来获得财产。由于博彩业的盛行和意外的赠与等情况,个人偶然获得大额款项的机率上升,因此被执行人有可能重新恢复被执行能力。该条款将被执行人的现有财产和可能获得的财产都纳入了可供执行范围,这要求执行法官具有对未来事件的极好预知能力,要求其确信被执行人将来不会获得任何其他可供执行的财产。然而,实际上很少有法官具备这样的能力,因此导致了现在的情况:《民事诉讼法》第235条第五项基本上是形同虚设,而且由于结案率的压力,实践中逐渐演变成了非法的“终结本次执行程序”。

二、《民事诉讼法》第235条第五项的立法成因

《民事诉讼法》第235条第五项规定的终结执行,只适用于自然人被执行人,当其“生活困难无力偿还借款,无收入来源,无劳动能力”时,才能适用。这是因为自然人与法人在参与商品交换过程中地位不平等。法人并不具有血肉之躯,其消亡并不意味着一个生命的逝去。因此,当法人破产时,执行程序会被中止,债权人可以通过参与破产程序实现债权。破产清算完结后,法人的主体资格已经丧失,无法参与商品交换活动。

自然人与法人不同,无论在清偿债务时财产状况如何,自然人的主体资格不会因偿债不能而消失。因此,自然人应当与法人一样,承担相同的义务和责任。对自然人来说,某些国家的破产法认为其不能适用破产程序,这是不公平的。自然人与法人一样,都是市场活动的平等参与者,应当承担相同的责任。

延伸阅读
  1. 个人破产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2. 破产财产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
  3. 破产整顿与和解制度
  4. 小额债权人的特殊保护
  5. 一、企业社会责任在三聚氰胺事件中的缺失

破产法法律法规热门知识

  1. 公司破产程序中的留守人员
  2. 可撤销行为的构成要件及其适用范围
  3. 加强破产企业资产拍卖工作的法律审查
  4. 破产别除权的法律特征
  5. 合伙企业债务清偿方式是什么
  6. 合伙企业债务清偿通过哪些方式
  7. 适用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其他相关问题
破产法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