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3-12-12
破产宣告是指法院对债务人的破产申请进行审查后,作出宣告债务人破产的裁定。宣告破产的条件经法院审查判断后,进行清算程序及其他相关程序。破产宣告是破产程序进入实质阶段的标志,从宣告破产起不再产生破产程序的中止、回复情况。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法院宣告债务人破产时必须进行公告。公告内容应包括破产宣告日期、破产企业的名称、资产情况、负债情况、破产原因和法律依据等。债权人应在规定期限内申报债权,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债权申报是债权人参与破产程序的基础,逾期未申报债权的视为放弃。
法院在宣告企业破产后一定期限内可以组织清算组织,负责破产企业的财产保管、清理、估价、变卖、处理和分配等事务。清算组织是破产宣告后依法成立的临时性机构,全面接管破产企业并在法院的指挥和监督下进行工作。
破产财产是指企业宣告破产时为满足债权人需要而组织管理起来的全部财产,用于分配给债权人。破产财产必须是破产人的责任财产,并且能够进行破产分配。破产财产受清算组织的占有和支配,并具有法定性。
破产债权是指能够通过破产程序得到清偿的债权。破产债权必须是基于破产宣告前的原因而产生的请求权,并且不享有优先受偿权。债权人应在规定期限内申报债权,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债权人对破产企业负有债务的,可以在破产清算前进行抵消。
债权人可以组成债权人会议,通过破产财产的处理和分配方案或和解协议。债权人会议是债权人全体参与破产程序的意思表示机关,负责协调和处理涉及债权人利益的事项,并代表债权人的共同利益参与破产诉讼。
和解是指债务人与债权人会议达成的协议,通过让步方式解决债务问题。和解协议应包括债务人和债权人的信息、债权的性质和数额、清偿债务的财产来源和办法、清偿债务的期限等内容。和解协议必须经过债权人会议通过,并按法定条件执行。
根据我国破产法的规定,当企业法人与债权人会议达成和解协议并经人民法院认可后,人民法院将发布公告,中止破产还债程序,并使和解协议具有法律效力。
在确定破产财产和破产债权后,可以对破产财产进行处理和分配。清算人应提出破产处理与分配方案,并经债权人会议讨论通过后,报请人民法院裁定执行。
破产财产的分配标志着破产清算的完成。它是指破产清算人根据符合法定顺序并经债权人会议通过的分配方案,对全体破产债权人进行平等清偿的程序。
破产分配具有以下特征:
破产财产首先应优先支付以下破产费用:
破产财产在支付优先清偿顺序后,按照以下顺序进行清偿:
如果破产财产不足以清偿同一顺序的清偿要求,应按比例分配。
破产程序的终结是指在破产程序进行中,根据法定原因,由法院裁定终结破产程序的活动。
在破产程序进行中,债务人或者破产人申请和解,并与债权人会议达成和解协议,并经法院认可后,破产程序应当终结。人民法院将公告此种终结,表示破产企业能够按照和解协议清偿债务。
如果清算组发现债务人的财产或者破产财产不足以清偿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在清算过程中应向人民法院报告,申请宣告破产程序终结或者由法院裁定终结破产程序。
破产程序的主要目的是用破产财产清偿全体债权人的债权。如果破产财产已经通过破产分配处理完毕,则继续进行破产程序没有实际意义,且是一种浪费。因此,破产财产分配完毕后,清算组织应当提请人民法院裁定终结破产程序。人民法院作出破产程序的裁定后,破产程序终结,未得到清偿的债权不再受偿。然而,在破产终结后一定期限内,如果发现原破产企业尚有可分配的财产,应给予债权人追赶加分配。
破产程序终结后,清算组织应向破产企业的原登记机关办理注销登记,并发布公告。破产企业的法人资格将被彻底消灭,未得到清偿的债权也将消灭,不再受偿。破产企业完成注销登记后,人民法院应宣布清算组织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