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4-05-31
破产宣告是指法院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或法定职权裁定,宣布债务人破产以清偿债务的活动。根据我国《破产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在以下三种情况下应当以书面裁定宣告债务人企业破产:
当企业无法清偿到期债务且不具备法律规定的不予宣告破产条件时,人民法院将宣告其破产。
当企业被依法终结整顿时,人民法院将宣告其破产。
当整顿期满后,企业无法按照和解协议清偿债务时,人民法院将宣告其破产。
一旦破产宣告生效,将产生以下法律后果:
从破产宣告之日起,债务人将停止生产经营活动。如果债权人的利益确有必要继续生产经营,必须经过人民法院许可。
破产企业将丧失对自己财产的管理权和处分权,其全部财产将由清算组接管。债务人的银行账户只能由清算组使用。
破产企业未履行的合同将由清算组决定解除或继续履行。
如果破产企业的财产在其他民事诉讼程序中被查封、扣押或冻结,受理破产案件的人民法院应立即通知采取措施的人民法院解除,并办理移交手续。
企业被宣告破产后,人民法院应指定必要的留守人员。破产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财会人员、财产保管人员必须留守。
在法院受理案件前6个月至破产宣告之日内,破产企业实施的某些法律行为将被视为无效,包括隐匿、私分或无偿转让财产、非正常压价出售财产、对原来没有财产担保的债务提供财产担保、对未到期的债务提前清偿、放弃自己的债权等行为。
根据最高法院《关于审理企业破产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38条,如果债权人或债务人对破产宣告有异议,可以在人民法院宣告企业破产之日起10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诉。上一级人民法院应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并在30日内作出裁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