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0 更新时间:2024-08-13
根据我国新《破产法》的规定,破产重整计划的执行期限并没有强制性的规定,而是由各方当事人通过协商确定。如果债权人同意一个较长的执行期限,并且这不会违法或损害社会或其他人的利益,那么法律就没有必要禁止。
根据我国新《破产法》的规定,重整计划的执行不属于重整程序,法院没有能力也没有义务派遣专门的法官监督重整计划的执行。因此,重整计划的执行应由管理人负责监督。然而,由于管理人监督债务人执行重整计划需要一定的成本,如果监督期限过长,将增加重整成本,损害债权人的利益。因此,在重整计划中明确规定监督期限,给债权人一个合理的期望,可以避免在表决重整计划时对监督成本的不确定性产生担忧。
需要注意的是,监督期限指的是管理人在重整计划执行过程中负责监督的期限,一般应短于或等于执行期限。一般情况下,重整措施会在重整计划获得批准后立即开始实施,例如债转股、企业合并、分立等。管理人的监督重点是这些关键措施的实施情况,而一些债权的分期偿还可以由债权人自行监督,如果债务人不履行,有关方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重整计划或请求终止重整计划的执行。
1、程序目的相同
破产和解和破产重整的目的都是在破产清算程序之外引入破产预防的程序机制,从而实现破产法在更大系统上的完善。因此,从法律性质上看,破产和解和破产重整都是破产预防法的组成部分。
2、程序性质相同
破产和解和破产重整都属于非诉讼事件,采取当事人申请主义的程序启动原则。在法律规范不足时,可以参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进行适用。
3、基于意思自治原则的推进
尽管在和解和重整中,法院行使司法裁量权的能动性和比重有所不同,但无论是和解还是重整,都以当事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意思自治和共同合意为基础。这部分取决于它们的非诉讼性质,也取决于它们调整的私权关系。
根据我国《企业破产法》第二条的规定,如果企业法人无法清偿到期债务,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明显缺乏清偿能力,就可以向债务人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申请启动破产程序,进行债务清理或重整。
企业破产并不意味着公司法人必然会被判定有罪。如果企业破产是由于市场下行或银行收紧信贷导致正常运营资金链断裂等客观因素引起的,公司法人并不会被认定有罪。
根据《破产法》第125条的规定,如果企业董事、监事或高级管理人员违反忠实义务和勤勉义务,导致企业破产,他们将承担民事责任。
需要指出的是,导致破产的原因很多,只有当公司法人违反上述规定并被他人起诉,并经法院判决或裁定认定后,才可能承担民事责任。因此,所谓的坐牢几乎很少发生。
然而,如果企业法人没有及时申请破产,导致企业职工、社保和税收等其他债权人的损失进一步扩大,那么他们承担责任的可能性将增加。
一、出现破产重整事由
二、债权人和债务人向法院提出重整申请
三、法院审查并裁定债务人重整
四、法院指定管理人
五、通知债权人并公告
六、债权人申报债权
七、召开第一次债权人会议
八、债务人自行管理财产和经营事物
九、债务人或管理人提交重整计划草案
十、召开债权人会议并表决
十一、通过重整计划草案
十二、申请批准重整计划
十三、执行重整计划
十四、重整计划执行期满
十五、债务人不执行重整计划
十六、进入破产程序
1、直接目的不同
破产和解和破产重整的直接目的不同。破产和解通过调整债权债务关系来维持债务企业的法人人格,实现预防破产的目的。破产重整则更深入地寻找企业内部的深层问题,采取有效对策,使债务企业恢复健全的生产经营能力,实现治标和治本的双重效果。
2、适用对象不同
破产和解适用对象与破产清算的范围一致,而破产重整的适用对象相对宽泛,除了公司外,还包括合伙和个人。
3、申请权人不同
破产和解只能由债务人申请,而破产重整除了债务人外,具备一定条件的股东和债权人也有申请权。
4、利害关系不同
破产和解是在债权人和债务人对立的情况下进行的,主要维护债权人的利益。破产重整则是在债权人和债务人共同合作的情况下进行的,能够兼顾债权人和债务人双方的利益。
5、合意的性质和地位不同
破产和解是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达成的集体和强制性契约,属于合同行为。破产重整的合意是债权人、债务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在同一立场上共同作出的意思表示,属于共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