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2-21
强裁制度涉及司法本位原则和社会利益原则之间的矛盾与统一。在破产重整案例中,司法本位原则要求充分尊重重整各相关法的利益,而社会利益原则则旨在避免重整失败对职工利益等社会效益的损害。因此,在个别表决组未通过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强裁方式通过重整方案。然而,在考虑社会利益原则的同时,需要尽可能满足未表决通过重整相关法的最大利益。换言之,强裁受到限制条件的约束,只有满足相关条件才能执行。
根据新《破产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如果重整计划草案在表决组中未通过,并且该表决组拒绝再次表决或再次表决仍未通过,但重整计划草案符合特定的6项条件,债务人或管理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批准重整计划草案。
如果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重整计划草案符合前述规定,应在收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裁定批准该计划草案,并终止重整程序,并予以公告。
强裁采用清算价值标准来评估重整计划对债权人的公平性和合理性。所谓清算价值标准是指在强裁债权人时,估算假设公司破产清算时债权人可能得到的清偿率。根据这个清偿率作为标准,只要重整计划提供给债权人的清偿率不低于该清算清偿率,就可以向法院申请对不同意重整计划的债权人进行强裁。法院对此标准持深信不疑,并频繁通过符合该标准的强裁申请。
强裁的标准低还体现在忽略重整计划的可行性。根据新《破产法》第八十七条第六款的规定,债务人的经营方案必须具备可行性。所谓重整计划的可行性是指重整计划能否顺利实施,并且实施完毕后债权人能否根据重整计划的规定收回债权。然而,目前我国的公司重整实践中,经营计划要么根本不存在,要么过于宏观简约,缺乏可行性。
滥用强裁的原因之一是地方政府在破产管理人和最后贷款人角色中的冲突,导致案件处理缺乏专业性和中立性。此外,破产案件的管辖权设置也导致司法意志缺乏独立性。
为解决滥用强裁的问题,应引入第三方客观独立的评估机制来确认资产价值,并由债权人和管理人共同确认。这样可以提高估值结果的科学性和各方的认可度。
综上所述,破产清算是否可以强裁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平衡司法本位原则和社会利益原则。当前我国的强裁制度存在滥用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其门槛低和忽略了重整计划的可行性。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并改善地方政府角色和破产案件的管辖权设置,以确保强裁制度的公正性和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