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4-06-26
企业破产清算的第一步是对公司的全部财产进行清理,包括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债权和债务。清算组应当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为后续工作提供基础。
清算组成立后十日内应当通知债权人,并在六十日内在报纸上进行公告。债权人应在收到通知书后三十日内申报债权,若未收到通知书则应在公告后四十五日内申报债权。债权人申报债权时,需提供相关事项的说明和证明材料。清算组应当对债权进行登记。在债权申报期间,清算组不得清偿债权人的债务,以确保不对个别债权人进行优先清偿。
在清理公司财产、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后,清算组应制定清算方案,明确收取债权和清偿债务的具体安排,并提交股东会、股东大会或人民法院确认。
清算的核心任务是分配财产。根据公司法第187条的规定,财产分配顺序依次为:1)支付清算费用;2)支付职工的工资、社会保险费用和法定补偿金;3)缴纳所欠税款;4)清偿公司债务;5)剩余财产按照股东的出资比例(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股份有限公司)分配。
分配财产的权利是公司股东的重要权益,也是公司股东的基本权利。分配方式可以采取货币分配、实物分配或作价分配等形式,但必须最大限度地保护股东权益,并体现平等和公平分配原则。在清算期间,公司仍然存在,但不得进行与清算无关的经营活动。在按照上述规定清偿之前,公司财产不得分配给股东。
企业清算过程中,需要设立“清算费用”和“清算损益”两个账户,用于核算清算期间发生的费用和损益。清算费用账户用于核算清算期间的各项费用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类账户,如法定清算机构成员的工资、差旅费、办公费、公告费、诉讼费、咨询费、利息净支出等。清算损益账户用于核算清算期间的损失和收益,包括损益类账户,如财产盘亏、财产重估损失、财产变现损失和无法收回的债权等。
清算终止后,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清算净损益:清算净损益 = 清算收益 - 清算费用 - 清算损失。当清算净损益为正数时,表示清算后有净收益;当清算净损益为负数时,表示清算后有净损失。企业清算结束后,使用净收益弥补以前年度的亏损,如果还有剩余,则按照法定程序缴纳所得税,并根据企业的权益状况进行分配,以结清企业的全部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