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处理记账错误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票据法 > 汇票 > 汇票承兑法律知识

怎样处理记账错误

点击数:20 更新时间:2024-04-23

 
91442
填制会计凭证或登记账簿发生的差错,一经查找出就应立即更正。由于差错性质不同,发现的时间有先有后,所以采用的更正方法也有所不同。现将通常更正错误的几种主要方法介绍如下:

划线更正法

在填制凭证、登记账簿过程中,如发现文字或数字记错时,可采用划线更正法进行更正。即先在错误的文字数字上划一红线,然后在划线上方填写正确的记录。在划线时,如果是文字错误,可只划销错误部分;如果是数字上错误,应将全部数字划销,不得只划销错误数字。划销时必须注意使原来的错误字迹仍可辨认。更正后,经办人应在划线的一端盖章,以示负责。

红字更正法

在记账以后,如果在当年内发现记账凭证所记的科目或金额有错时,可以采用红字更正法进行更正。所谓红字更正法,即先用红字填制一张与原错误完全相同的记账凭证,据以用红字登记入帐,冲销原有的错误记录;同时再用蓝字填制一张正确的记账凭证,注明“订正×年×月×号凭证”,据以登记入帐,这样就把原来的差错更正过来。应用红字更正法是为了正确反映帐簿中的发生额和科目对应关系。

红字更正法的例子:

例如,李-明出差,借差旅费5000元,开出现金支票支付。记账时本应贷记“银行存款”科目,而却误记“现金”科目,并已登记入帐。其更正方法如下:

①用红字金额填制一张与原错误分录相同的记账凭证,分录如下:

借:其他应收款――李-明5000

贷:现金5000

②用蓝字填制一张正确记账凭证,其分录如下:

借:其他应收款――李-明5000

贷:银行存款5000

有时,根据记账凭证分别记入有关科目并无错误,但所填的金额大于应填的金额时,也可按照正确数字与错误数字的差额用红字金额填制一张记账凭证,据以登记入帐,以冲销多记部分,并在帐簿摘要栏注明“注销×年×月×号凭证多记金额”。例如,采用商业汇票结算方式,收到购货方开出并承兑的商业汇票10000元,作为销售实现。在填制记账凭证时,将金额10000元误记100000元,多记了90000元,并已入帐。其误记分录为:

借:应收票据100000

贷:商品销售收入100000

为了更正有关帐户多记的900O0元,就应用红字金额填制一张记账凭证。其分录如下:

借:应收票据90000

贷:商品销售收入90000

根据此记账凭证登记入帐后,使“应收票据”和“商品销售收入”两科目原来的错误记录都得到了更正。

补充登记法

在记账以后,发现记账凭证填写的金额小于实际金额时,可采用补充登记法进行更正。更正时,可将少记数额填制一张记账凭证补充登记入帐,并在摘要栏注明“补充×年×月×日×号凭证少记金额”。

补充登记法的例子:

例如,通过开户银行收到某购货单位偿还的前欠货款6500元,在填制记账凭证时,将金额误记为5600元,少记了900元,并已登记入帐。更正时,应将少记的900元用蓝字填制一张记账凭证,并登记入帐。其补充更正分录是:

借:银行存款900

贷:应收账款900

根据此记账凭证登记入帐后,使“银行存款”和“应收账款”两科目的原来错误都得到了更正。

红字更正法和补充登记法都是用来更正因记账错误而产生的记账差错。如果记账凭证无错,只是登记入帐时发生误记,这种非因记账凭证误记的差错,无论何时发现(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定期核对帐目,不可能经过很长时间才被发现)都不能用这两种方法更正,而应用划线法进行更正。因为记账必须以凭证为根据,一张记账凭证不仅是登记明细帐的根据,也是汇总登记总帐的根据。在同一记账根据的基础上,不一定两种帐同时都记错,假如总帐未记错,只是某一明细科目记错了数字,如果为订正这一明细科目差错,而采用了红字更正法或补充登记法,势必影响总帐发生变动,即将原来的正确数订正为错误数。所以,非因记账凭证误记的差错只能用划线更正法进行更正。

以上只是对当年内发现填写记账凭证或登记账簿错误而采用的方法,如果发现以前年度记账凭证中有错误(指科目和金额)并导致帐簿登记错误的,应当用蓝字填制一张更正的记账凭证。

延伸阅读
  1. 制单方式的分类
  2. 手工记账有哪些要遵循的规则
  3. 会计账簿保存年限是多久
  4. 在债权债务清理时审计工作有哪些
  5. 商业汇票记账错误如何处理

汇票热门知识

  1. 转让票据权利的附属行为
  2. 根据我国票据法第62条的规定,拒绝证明的义务和责任
  3. 商业汇票与银行汇票
  4. 付款程序的构成
  5. 银行汇票的背书:权利转移的重要方式
  6. 拒绝事由的通知
  7. 我国票据法规定的追索权
汇票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