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不是一裁终局的情形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生政策 > 社会热点 > 仲裁法律知识

劳动仲裁不是一裁终局的情形

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10-01

 
90858

劳动仲裁不是终局的情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除了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47条规定的劳动争议外,其他劳动争议仲裁案件并不会实行终局裁决。

劳动争议的终局裁决

根据第47条的规定,以下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生效:

  1. 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赔偿金,争议金额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的金额;
  2. 因执行国家的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发生的争议。

不服裁决的救济途径

对于第47条规定的仲裁裁决,劳动者可以在收到裁决书后的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根据第48条的规定)。

对于除第47条规定之外的其他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裁决,当事人可以在收到裁决书后的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逾期不起诉,裁决书将生效(根据第50条的规定)。

劳动仲裁与法院诉讼的区别

劳动争议的处理通常需要先进行劳动仲裁,如果一方不服裁决,则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然而,根据2008年5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符合特定条件的劳动争议案件可以通过仲裁做出终审裁决,这时情况会有所不同。下面是劳动仲裁和法院诉讼的基本对比:

处理方式的差异

劳动仲裁侧重于倾力调解,尽量达成协议。而法院虽然原则上也希望调解成功,但法官的案件负担较重,没有太多时间用于调解,必须及时作出判决。

审判水平的差异

劳动仲裁员经过专门培训和考核,但在法律水平上一般略逊于法官。他们审理案件时有时过于关注细枝末节,未必能抓住案情的真正焦点。而法官则经过严格的考试和培训,精通法律,审理案件时能够直接针对核心问题,迅速做出判决。当然,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是巨大的,不能一概而论。

举证要求的不同

劳动仲裁一般接受当庭举证,甚至允许庭后补交证据。而法院规定必须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交证据,否则除非是符合法律上“新证据”的要求,否则不作为确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事实认定的侧重点

劳动仲裁侧重于尽量调查真相,贴近客观事实为基础。因此,即使举证过期,只要是事实,仲裁员仍然会接受。而法院则注重效率和公正的结合,更加重视证据反映的“法律事实”。

延伸阅读
  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
  2. 一裁终局劳动者不服怎么办
  3. 要二倍工资是否一裁终局的问题
  4. 劳动争议裁决的终局情形
  5. 事实劳动关系的认定是一裁终局

社会热点热门知识

  1. 仲裁的适用范围及标准
  2. 宪法对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规定
  3. 村支书花钱买选票的处罚
  4. 劳动仲裁与上班要求的区别
  5. 法院判决终结案件对村民委员会选举的影响
  6. 合同仲裁之后还能起诉吗
  7. 没有劳动合同被辞退怎么办
社会热点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