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4-07-21
根据新《民事诉讼法》第一百条第一款的规定,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对方当事人的申请,裁定对可能因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其他原因,使判决难以执行或造成当事人其他损害的案件进行保全。保全的方式可以包括对其财产进行保全、责令其作出一定行为或禁止其作出一定行为。即使当事人没有提出申请,人民法院在必要时也可以裁定采取保全措施。
新《民事诉讼法》实施后,许多代理案件的律师对保全申请书的书写产生了疑问。他们认为应该去掉“财产保全申请”中的“保全”二字,直接书写“保全申请”,以与新民诉法的规定相符合。
关于是否应该去掉保全申请书中的“财产”二字,笔者认为这是当事人对新民诉法中保全内容的误读。
根据新民诉法的规定,保全措施的范围得到了扩大和拓展。不仅可以对当事人的财产进行保全,还可以对当事人的一定行为作出保全。例如,当甲向乙借款后逾期未归还,乙起诉至法院。后来,甲将乙必经的过道门上锁,导致乙不能到家。为了自己的通行便利,乙请求法院对甲的行为进行保全。在过去的民诉法中,只对财产保全作出了规定,行为保全无法找到依据。而现行修改后的民诉法可以对行为作出保全。
因此,新民诉法对保全的修改是范围上的扩大和深度的拓展。这并不影响过去对财产保全的做法。当事人在申请保全时,如果是对财产的保全,仍然可以称为“财产保全申请”。法院在制作相关文书时,可以贯穿使用“财产保全”。如果是对行为的保全,可以称为“行为保全申请”或“保全申请”。法院在具体的文书中说明是对什么的保全即可。无论是当事人还是法院对保全进行明确的“财产”、“行为”等的详细界定,在实践操作中更能简单明了地让当事人理解,而不需要陷于“保全”不能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