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异议之诉被驳回
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4-11-06
大院在进行判决之后就会启动执行的程序了。当事人和利害关系第三人这时候是可以进行执行异议之诉的提起的。当然了,这种起诉也可能会被驳回。执行异议之诉被驳回怎么办?今天手心律师网小编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下。
执行异议之诉被驳回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七条的规定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七条的规定,在执行过程中,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书面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十五日内审查。如果理由成立,法院将裁定中止对该标的的执行;如果理由不成立,法院将裁定驳回。如果案外人或当事人对裁定不服,认为原判决或裁定错误,可以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办理。如果异议与原判决或裁定无关,可以在裁定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规范执行异议之诉案件的基本程序
问题的存在
案外人和债务人提起执行异议之诉的要件和程序等是执行救济制度的核心内容,但现行《民事诉讼法》中只有第227条对此进行了概括性的规定,尚有以下一系列问题有待解决:1. 缺乏执行异议之诉的基本程序框架。执行异议之诉的案由、诉讼请求、被告、提起期限、提起条件、审理中适用的程序、裁判方式、执行程序是否停止等程序问题都未得到明确规定,而这些问题在审判实践中亟需解决。因此,建议统一规范执行异议之诉案件审理中的基本程序问题。
建议的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以下是对执行异议之诉案件的基本程序问题的建议:1. 案由:执行异议之诉案件的案由应统一确定为执行异议之诉,并设立两个子案由,即案外人停止执行之诉和申请执行人许可执行之诉。2. 诉讼请求:案外人提起异议之诉的目的是阻止对特定标的物的执行,因此当事人的诉讼请求必须包括请求法院停止执行或许可执行的程序性方面的诉讼请求。如果没有这样的诉讼请求,就不属于案外人异议之诉。然而,案外人之所以能够主张阻止执行,是因为其认为自己拥有可排除执行的实体权利。因此,在法院审查案外人提出的执行异议之诉时,必须对其是否存在可排除执行的实体权利进行认定。如果判决生效后,案外人将失去再次确认该实体权利的胜诉权。因此,如果案外人仅主张阻止执行,应对其是否一并诉请确权及法律后果进行释明。许可执行之诉的诉讼请求可以只包括许可执行一项请求。3. 当事人:案外人停止执行之诉案件的原告是认为自己拥有足以排除强制执行权利的案外人,被告可以是申请执行人、被执行人和其他执行标的物名义上的权利人。案外人许可执行之诉案件的原告是申请执行人,被告是提起执行异议的案外人和被执行人。如果原告在起诉时未将被执行人列为被告,并经释明后仍拒绝将被执行人列为被告,可以根据案件审理的需要将被执行人追加为第三人。4. 执行异议之诉的提起期限: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27条规定,执行异议之诉应在执行过程中提出。对于“执行过程中”,应理解为执行开始后到针对争议执行标的物的强制执行程序终结之前。如果当事人在诉讼保全期间、判决作出后执行程序未开始之前或针对争议执行标的物的执行程序终结后提起执行异议之诉,应裁定驳回其起诉。此外,案外人应在异议裁定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提起异议之诉。超过上述期限提起异议之诉,也可以裁定驳回其起诉。超期提起执行异议之诉的法律后果仅适用于执行异议之诉,即驳回当事人的起诉后,当事人无权再主张阻止执行,但如果其在执行标的物上存在实体权利,仍可以提起确权的普通民事诉讼。5. 管辖:执行异议之诉由执行法院的审判部门管辖。6. 执行异议之诉审理期间是否停止执行:执行异议之诉不影响执行程序的进行,执行机构可以依法继续工作。如果在审理中发现案外人确实存在足以阻止执行的权利,可以先行作出中止对执行标的物继续执行的裁定,并将裁定送达执行机构,以便执行机构能够依法停止执行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