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01-25
情势变更原则的适用,首先要求合同赖以存在的客观情况确实发生了变化。对于“情势”和“变更”等概念,已在前文进行了详细解释,这里不再赘述。
如果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能够预见到相关的情势变更,即表明其知道相关情势变更所产生的风险,并愿意承担。在这种情况下,情势变更原则就不适用。
情势变更必须由除不可抗力以外的其他意外事故所引起,不能归责于双方当事人。如果情势变更是可归责于当事人的行为,那么当事人应承担风险或违约责任,情势变更原则不适用。
情势变更的发生时间是一个重要的要件。如果在合同订立时已经发生情势变更,这表明当事人已经意识到合同的基础发生了变化,并自愿承担了风险。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72条规定,如果一方当事人利用优势或对方缺乏经验,导致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明显违反公平和等价有偿原则,就可以认定为显失公平。只要情势变更的事实发生后,导致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明显违反公平和等价有偿原则,就可以认定为显失公平。最高人民法院在1992年的一个函件中对显失公平做出了最好的诠释。该函件是针对一个购销煤气表的合同纠纷。
最高人民法院在函件中认为,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由于当事人之间发生了无法预见和防止的情势变更,即生产煤气表散件的主要原材料铝锭价格从每吨4400至4600元上调到每吨16000元。在这种情况下,要求按照原合同履行对供方来说就显得不公平。对于由此产生的纠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第27条第1款第4项的规定,根据本案实际情况,应公平合理地解决。这一判例确立了情势变更原则。有学者认为,显失公平应根据理性人的观点进行判断,包括履行特别困难、债权人受到严重不足、履行对债权人无利益等。在德国的判例中,还创造了仅仅因价格超常涨落而使一方当事人履行合同即遭受“经济废墟”或“生存毁灭”等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