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9 更新时间:2023-11-29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仲裁庭在开庭前五日通知当事人即可,而仲裁程序的结束时间应在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仲裁程序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包括受理阶段、组庭阶段、开庭审理阶段和裁决阶段。
仲裁程序的受理阶段始于当事人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仲裁委员会在收到当事人的仲裁申请书后,如果认为符合受理条件,将在五日内向申请人发出受理通知书,并向被申请人发出仲裁通知书及附件。在收到受理通知书或仲裁通知书后,当事人需要做以下几项工作:
此外,双方当事人有权向仲裁委员会申请财产保全和证据保全,并有权委托律师和其他代理人进行仲裁活动。
在规定的期限内,双方当事人应约定仲裁庭的组成方式和选定仲裁员。如果当事人未能在规定期限内达成约定,仲裁委员会主任将予以指定。仲裁庭组成后,仲裁委员会将向双方当事人发出组庭通知书。当事人在收到组庭通知书后,如果对仲裁员的公正性有怀疑,可以在首次开庭前提出回避申请,并需说明理由。如果回避事由是在首次开庭后得知的,可以在最后一次开庭终结前提出。重新选定或指定仲裁员后,当事人可以请求重新进行已进行的仲裁程序,是否准许由仲裁庭决定。
仲裁委员会应在仲裁规则规定的期限内通知双方当事人开庭日期。当事人在收到开庭通知书后,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当事人申请仲裁后,有权自行和解。如果达成和解协议,可以请求仲裁庭根据和解协议作出裁决书,也可以撤回仲裁申请。在庭审过程中,如果双方当事人自愿调解,可以在仲裁庭主持下先行调解。如果调解成功,仲裁庭将根据已达成的调解协议书制作调解书,当事人可以要求仲裁庭根据调解协议制作裁决书。如果调解不成,仲裁庭将及时作出裁决。如果仲裁庭认为需要鉴定专门性问题,可以交由当事人共同约定的鉴定部门鉴定,也可以由仲裁庭指定的鉴定部门鉴定,鉴定费用由当事人预交。
在仲裁庭将争议事实调查清楚、宣布闭庭后,应进行仲裁庭评议,并按照评议中多数仲裁员的意见作出裁决。如果仲裁庭无法形成多数意见,则按照首席仲裁员的意见作出裁决。在裁决阶段,双方当事人享有以下几项权利:
双方当事人在收到裁决书后,应自觉履行仲裁裁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