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4-05-21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6〕7号)第二十九条规定,当事人申请执行仲裁裁决案件时,由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者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根据《仲裁法》规定,仲裁庭通过调解达成协议的,应根据协议内容制作调解书,该调解书自送达当事人之日起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对仲裁裁决在15日内不起诉,期满后裁决书即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对具有法律效力的调解书和裁决书,应严格履行。一方当事人逾期不执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人民法院应按照《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执行程序办理。在执行中,对于企业拒绝给职工安排工作并且不发工资或不给福利待遇的情况,人民法院可按《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通知银行或信用社扣划应付的工资和应享受的福利待遇,必要时可责令企业赔偿该职工的实际经济损失。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仲裁裁决,向人民法院起诉时,争议的双方仍然是企业与职工。双方当事人在适用法律和诉讼地位上是平等的。此类案件不属于行政案件。人民法院在审理时,应以争议的双方为诉讼当事人,不应将仲裁委员会列为被告。
根据《劳动法》第82条、83条的规定,劳动争议当事人应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经仲裁委员会裁决后,当事人对裁决不服,可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劳动争议案件必须经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仲裁程序后,才能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