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中的仲裁员与律师有什么不同吗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诉与仲裁指南 > 仲裁程序法律知识

仲裁中的仲裁员与律师有什么不同吗

点击数:77 更新时间:2024-11-13

 
89678
仲裁员和律师是我们听得比较多的两个词,但是对于这两个词背后的人有什么不同吗?在哪些方面具有差异?这也是很多公民无法理解一点。今天,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仲裁员与律师的不同之处

仲裁员和律师在资格要求、办案性质、回避制度和办案程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1. 取得资格的条件不同

仲裁员资格的取得需要符合仲裁法第13条的规定,而律师资格的取得则需要通过国家每年举行的律师资格考试。

2. 办案的性质不同

仲裁员办案是公断性质的,不代表任何一方当事人;而律师办案是代理性质的,代表委托一方当事人的权益。

3. 回避制度的约束不同

仲裁员受回避制度约束,不能私自会见当事人,也不能就案情向当事人发表任何意见;律师不受回避制度约束,可以与自己代理的当事人商量案情,代表其权益,为其出主意想办法并出庭辩护。

4. 办案程序的不同

仲裁员依据仲裁规则,按照仲裁程序办案。当事人有意见和要求,应书面通过该案记录员转递给仲裁员;律师按照当事人意愿代理,随时与当事人交换意见,不需要第三者转递。

仲裁员的定义

仲裁员是指在仲裁案件中对当事人的财产权益纠纷进行评判并作出决定的居中裁判者。与法官相比,仲裁员在对争议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的角度上有相似之处,但在实际上存在本质区别。法官是经国家立法机关任命并在各级人民法院工作的国家公职人员,而仲裁员则不是一种专门职业,他可能是商人、教授、会计师、技术专家等。从裁判权的来源来看,法官的审判权来源于国家的司法权力,而仲裁员的管辖权只是来源于当事人在仲裁协议中的授权。超出授权范围,则仲裁员无权行使管辖权。

律师的定义

律师是指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并依法取得律师执业证书,接受委托或者指定,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的执业人员。

延伸阅读
  1. 检察院对一审败诉民事判决能抗诉吗?
  2. 只有法院才能指定辩护吗
  3. 民法典里的提存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4. 广东信达律师事务所关于深圳市英威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A股股票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法律意见书
  5. 如何查询案件是否移交到检察院

民诉与仲裁指南热门知识

  1. 劳动仲裁的代理人委托问题
  2. 劳动能力鉴定申请流程及所需材料
  3. 涉外仲裁当事人申请外国法院承认仲裁裁决的程序
  4. 委托见证范围不明,导致未尽职责赔偿责任
  5. 股份有限公司债务人该怎么承担责任
  6. 遇到产权纠纷怎么解决最有效
  7. 担保人 vs 连带担保人:他们的区别是什么?
民诉与仲裁指南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