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4-12-02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地方各级仲裁委员会处理劳动争议的管辖范围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如果仲裁委员会发现受理的案件不属于本会管辖,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仲裁委员会。如果仲裁委员会之间发生管辖权争议,双方应当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由共同的上级劳动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管辖。
如果发生劳动争议的单位与职工不在同一个仲裁委员会管辖地区,由职工当事人工资关系所在地仲裁委员会受理。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负责管辖本区域内发生的劳动争议。劳动争议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如果双方当事人分别向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由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17条的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和适应实际需要的原则设立。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可以决定在市、县设立;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在区、县设立。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之间是独立的,没有隶属关系,上级仲裁委员会不能变更或撤销下级仲裁委员会的仲裁裁决。因此,劳动争议仲裁不实行级别管辖。在出现管辖权争议时,《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1条第1款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负责管辖本区域内发生的劳动争议。”该条明确规定由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避免了由上级主管部门指定管辖的情形。因此,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仲裁管辖实行的是地域管辖,不实行级别管辖和指定管辖。
地域管辖是以行政区域作为劳动仲裁管辖范围确定的标准,同级仲裁委员会之间对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职权划分。地域管辖分为一般地域管辖、特殊地域管辖和专属管辖。
劳动仲裁是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进行裁决。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提起劳动仲裁的一方应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除非当事人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否则超过法定的申请仲裁时效,仲裁委员会将不予受理。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计算起始日为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主张权利、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对方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中断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如果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时效将中止。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后,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如果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一年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后,应在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