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5 更新时间:2023-10-11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企业商业秘密被侵犯后,可以追究民事责任,包括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在与劳动者签订保密协议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可以选择按照侵权或违约来追究劳动者的法律责任。
侵权责任的主要形式包括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排除妨碍、赔礼道歉、停止侵害和损害赔偿。违约责任的主要形式包括要求继续履行、承担违约金和赔偿损失等。如果第三方明知是非法获得商业秘密却仍然利用该信息,企业可以将其列为共同被告。
在提起民事诉讼时,企业应重视收集和固定相关证据。企业制定的内部规章、员工手册、保密协议以及行政机关的处理和侵害方的侵权产品等都可以作为证据,并形成相互印证的证据链。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被侵害的经营者的损失难以计算时,赔偿额为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润,并应承担被侵害的经营者因调查侵害行为所支付的合理费用。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5条规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有权依法作出强制性处罚,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可以根据情节处以1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由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认定和处理。当企业商业秘密遭到侵害时,企业应向工商部门检举,并提供相关侵害证据,要求工商机关予以查处。
对于因职务行为而接触企业秘密的国家公务人员,应当认为保守商业秘密是其法定义务。当出现侵害企业商业秘密的情形时,企业可向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结果不服的,可以提起行政诉讼,要求国家赔偿。
如果侵犯商业秘密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企业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根据我国《刑法》219条的规定,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损失数额在50万元以上属于"给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以侵犯商业秘密罪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如果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损失数额达250万元以上,属于"造成特别严重后果",则以该罪名判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