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4-03-19
在缺少原件证据的诉讼案件中,复印件不能作为司法鉴定的证物。作为审判案件的核心要素,证据在法律中具有严格的要求。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重保护材料的原件,以免在诉讼中因原件证物的缺失而引发麻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70条的规定,书证应当提交原件,物证应当提交原物。如果提交原件或原物存在困难,可以提交复制品、照片、副本、节录本。从这一规定可以看出,作为民事诉讼中的证据,一般应当提交原件,实在无法提交原件的,也可以提交复印件。根据司法解释,如果证据材料为复制件,提供人拒不提供原件或原件线索,没有其他材料可以印证,对方当事人又不予承认,这些复制件在诉讼中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
法院认定证据链是否成立一般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只有同时符合这三个条件,才能形成牢固的证据链,从而被法院认可。
司法鉴定所提供的复印件违法。笔迹鉴定需要的检材包括鉴定笔迹的原件、鉴定笔迹之前的笔迹原件、鉴定笔迹时在鉴定机构或法院监督下被检验人写的笔迹原件。如果无法提供鉴定之前的笔迹原件,可以免去,但以上两个检材是必须的,缺一不可。因为复印件无法体现书写者的笔力和连贯度。如果使用复印件进行鉴定,可以申请重新鉴定。法院鉴定需要双方在场,公开抽取鉴定机构,即鉴定机构必须是双方在场的情况下随机抽取的。如果违反以上程序,可以申请重新鉴定。
各级人民法院的司法鉴定机构受理本院及下级人民法院的委托进行司法鉴定。下级人民法院可以逐级委托上级人民法院的司法鉴定机构进行鉴定。司法鉴定应当以书面委托形式提出鉴定目的、要求,并提供必要的案情说明材料和鉴定材料。
司法鉴定机构应当在3日内做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对于不予受理的情况,应向委托人说明原因。司法鉴定机构接受委托后,可以根据情况自行鉴定,也可以组织专家、联合科研机构或从相关鉴定人名册中随机选定的鉴定人进行鉴定。
司法鉴定作为国家司法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司法公正、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纷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做好司法鉴定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实现公平正义必须靠司法公正来保障。司法鉴定作为服务于司法诉讼活动的技术性活动,其功能是从科学的角度帮助司法机关确认证据,具有科学性和法律性高度统一的特点。其内在属性和基本准则要求必须保持中立、客观、公正。司法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在司法鉴定活动中,保持中立地位和独立身份,提供客观科学真实的鉴定意见,保证诉讼活动顺利进行,从而维护法律的尊严,促进司法公正的实现。
做好司法鉴定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之一是建立起分工合理、配套齐全的纠纷解决机制。而一个完善的纠纷解决机制必须具备三个核心要素:正确认定事实、完善的规则体系和中立的第三方。司法鉴定作为一种科学的证明方法,运用科学技术查明纠纷和案件的事实,在解决纠纷中起着重要作用,不可或缺。司法鉴定结论作为法定的证据之一,不仅具有证据功能,还具有印证、判定其他证据的独特功能,对于正确适用法律、提高司法效率、顺利解决社会纷争具有特殊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做好司法鉴定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就是要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如果说人民调解是解决社会矛盾纠纷的第一道防线,那么诉讼则是最后一道防线,也是最高层次的最权威的最后一种解决手段。司法鉴定结论作为一种科学证据,是诉讼证据的重要种类,是有效化解纠纷讼争必不可少的重要前提和关键环节,对诉讼结果往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充分发挥司法鉴定的作用,对于及时、妥善地处理社会矛盾与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与社会环境,具有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