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5-02-17
司法鉴定能力验证规定的要求涵盖鉴定机构和鉴定人的执业资格、资质认定、能力验证、诚信评估、奖惩记录以及鉴定人出庭作证等方面。各省对司法鉴定人员的资质要求存在一定差异。
为了发挥司法鉴定的作用,适应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提高司法鉴定质量成为一项重要举措。各级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机关应充分认识司法鉴定管理与使用衔接机制对促进司法公正、提高审判质量与效率的重要意义。同时,各级机关应根据自身职能定位,加强沟通协调,共同推动司法鉴定工作健康发展,确保审判活动的顺利进行。
各级人民法院在完善司法鉴定委托与受理方面应加强对委托鉴定事项特别是重新鉴定事项的审查,选择与案件审理要求相适应的司法鉴定机构和鉴定人。人民法院委托司法鉴定时,应认真审核司法鉴定机构的执业资格,并与其签订由司法部制定的《司法鉴定委托书》,明确委托人名称、司法鉴定机构名称、委托鉴定事项、是否属于重新鉴定、鉴定用途、基本案情、鉴定材料的提供和退还、鉴定风险,以及双方商定的鉴定时限、鉴定费用及收取方式、双方权利义务等事项。司法鉴定机构应严格按照司法部《司法鉴定程序通则》进行鉴定活动。如果委托事项超出本机构的鉴定业务范围、鉴定要求不符合司法鉴定执业规则或相关鉴定技术规范、鉴定要求超出本机构技术条件或鉴定能力,该机构不得接受委托。若司法鉴定机构决定不予受理鉴定委托,应向人民法院说明理由,并退还鉴定材料。
各级人民法院应加强对鉴定意见的审查,通过加强法庭质证解决鉴定意见争议,完善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的审查、启动和告知程序。在开庭前7日,应使用统一的《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通知书》以书面形式告知司法鉴定人有关出庭作证的事项。人民法院应为司法鉴定人提供席位、通道等,并依法保障其人身安全及其他合法权益。司法鉴定人应根据人民法院的通知,出庭作证,回答与鉴定事项相关的问题。司法鉴定机构在接到出庭通知后,应及时与人民法院确认司法鉴定人出庭的时间、地点、人数、费用、要求等。若因客观原因无法出庭,应在开庭前合理期限内以书面形式向人民法院报告。
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加强对司法鉴定机构执业活动的监督,组织司法鉴定机构定期进行能力验证,并将验证结果向人民法院通报。人民法院可将鉴定项目是否通过能力验证作为鉴定委托的参考依据。司法行政机关应完善鉴定质量检查监督机制,重点检查收集检材的完整性和充分性、鉴定方法的科学性、鉴定程序的合法性、分析说明的逻辑性、鉴定意见的准确性等情况。
司法是指国家特定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和程序,运用法律处理案件的活动。其目的是解决纠纷,惩治邪恶,保护民权和维持正义。司法的活动中心是法院或具备法院性质的机构。主要涉及公安局、检察院和法院等三个部门。公安局负责公安执法,检察院负责检察执法,法院则负责审判执法。这些部门共同构成了我国的执法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