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对民事证据效力的审查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 > 民诉法法律知识

人民法院对民事证据效力的审查

点击数:2 更新时间:2025-03-26

 
391585
任何的案件的审理都是需要提交相关的证据才可以进行审理的,那么对于证据的提交有分为民事案件以及刑事案件,那么对于民事证据又有什么样的效力以及如何进行审理,接下来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对于这方面的知识进行详细的介绍,希望大家了解。

在人民法院审查民事证据的过程中,有几个重要的标准需要被考虑。首先,证据必须具备客观性,即证据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材料,而不能是主观臆测。其次,证据必须与待证事实相关,这是判断证据证明力的重要标准。最后,证据必须合法取得,按照法定要求和法定程序取得。为了控制非法获得的证据,存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证据效力的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了关于民事证据的若干规定的司法解释,其中包括了若干关于证据效力的规定。根据该解释:

  1.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依职权制作的公文书证的证明力一般大于其他书证;
  2. 物证、档案、鉴定结论、勘验笔录或者经过公证、登记的书证,其证明力一般大于其他书证、视听资料和证人证言;
  3. 原始证据的证明力一般大于传来证据;
  4. 直接证据的证明力一般大于间接证据;
  5. 证人提供的对与其有亲属或者其他密切关系的当事人有利的证言,其证明力一般小于其他证人证言。

民事证据是指在民事诉讼中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各种资料。它是民事诉讼中法院认定案件事实作出裁判的根据。

证据的种类和效力

1. 书证

书证是指以文字、符号所记录或表示的,以证明待证事实的文书。比如合同、书信、文件、票据等。书证是民事诉讼中普遍并大量应用的一种证据。

2. 物证

物证是指用物品的外形、特征、质量等说明待证事实的一部或全部的物品。比如,质量不合格的家具、被汽车撞坏的自行车等。

3. 视听资料

视听资料是指用录音、录像的方法记录下来的有关案件事实的材料。比如,用录音机录制的当事人的谈话,用摄像机拍摄的人物形象及其活动,用电子计算机储存的数据和资料等。

4. 证人证言

证人证言是指证人以口头或书面方式向人民法院所作的对案件事实的陈述。证人所作的陈述,既可以是亲自听到、看到的,也可以是从其他人、其他地方间接得知的。人民法院认定证人证言,可以通过对证人的智力状况、品德、知识、经验、法律意识和专业技能等的综合分析作出判断。

5. 当事人陈述

当事人陈述是指案件的直接利害关系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的关于案件事实和证明这些事实情况的陈述。对于人民法院来说,当事人的陈述是查明案件事实的重要线索,应当给予重视。但是,人民法院对于当事人的陈述应当客观地对待,注意其是否有片面和虚假的成分。

6. 鉴定结论

鉴定结论是指人民法院指定的专门机关对民事案件中出现的专门性问题,通过技术鉴定作出的结论。由于鉴定结论是运用专业知识所作出的鉴别和判断,所以具有科学性和较强的证明力,往往成为审查和鉴别其他证据的重要手段。

7. 勘验笔录

勘验笔录是指人民法院对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现场或者不能、不便拿到人民法院的物证,就地进行分析、检验、勘查后作出的记录。勘验笔录是客观事物的书面反映,是保全原始证据的一种证据形式。

延伸阅读
  1. 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的法律意义和作用
  2. 合同诉讼中证据审查和判断
  3. 一审缺庭判决书是终审判决吗
  4. 行政案件申诉有期限吗
  5. 执法过程中几个人指证算证据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热门知识

  1. 受理的法律概念及其法律后果
  2. 车辆价值损失的赔偿方式
  3. 已生效协议的撤销条件及程序
  4. 指纹证据的法律地位
  5. 我国民事抗诉条件及程序
  6. 如何向法院起诉不赔偿轻微伤的打人者
  7.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执行程序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