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6 更新时间:2024-04-28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的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应当及时提供证据。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主张和案件审理情况,确定当事人应当提供的证据及其期限。当事人在该期限内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延长期限,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申请适当延长。当事人逾期提供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责令其说明理由;拒不说明理由或者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根据不同情形可以不予采纳该证据,或者采纳该证据但予以训诫、罚款。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债权人转让权利时应当通知债务人,未经通知的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换句话说,如果债权人转让金融不良债权后未及时通知债务人,在受让人要求债务人清偿欠款时,债务人可以提出抗辩不向受让人还款。
因此,只有债权人在法定或约定的期限内通知债务人,或债务人在法定或约定的期限内承认债权人的转让权利行为,该转让行为对债务人才产生法律效力。否则,债务人可以主张金融不良债权转让对其无效。
需要注意的是,在这种情况下,债权人与受让人之间的金融不良债权转让合同,只要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且不违反法律法规禁止性规定,对双方而言仍然有效。债权人未履行通知义务导致合同无法继续履行的,应承担违约责任,赔偿受让人相应的损失。
此外,在实践中,金融不良债权转让往往涉及国有企业债务人。如果国有企业债务人认为债权转让有损国家利益,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确认债权转让无效。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金融不良债权转让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等规定,对国有企业债务人而言,不论债权人是否履行通知义务,只要认为转让行为有损国家利益,在提供相应担保后,都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确认债权转让合同无效。该转让合同自始至终都是无效的,签订合同的债权人与受让人根据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