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判回避制度的不同类型及其解析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诉与仲裁指南 > 民事诉讼回避法律知识

审判回避制度的不同类型及其解析

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4-01-02

 
87379
审判人员不能参与案件审理的情况一般是具有法定情形,法定情形一般是指禁止审判人员参加对案件审理的情形。那么,审判回避制度有哪些类型呢?手心律师网小编为你解答。

审判回避制度的类型

一、自行回避

自行回避是指在诉讼过程中,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等在遇到法定回避情形时,主动要求退出刑事诉讼活动的制度。它通过公安司法人员的职业自律和自我约束意识,消除可能导致案件得不到公正处理的人为因素,使符合法定回避情形的公安司法人员自觉退出诉讼活动。

二、申请回避

申请回避是指案件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认为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等存在法定回避情形,向他们所在的机关提出申请,要求他们回避的制度。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申请公安司法人员回避是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重要诉讼权利。公安司法机关有义务保证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充分有效地行使这一权利。根据我国1996年修正的刑事诉讼法,被害人具有当事人的诉讼地位,因此在刑事诉讼的各个阶段都享有申请回避的权利。

三、指令回避

指令回避是指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等遇到法定回避情形但没有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没有申请其回避时,法院、检察机关、公安机关等有关组织或行政负责人有权作出决定,要求其退出诉讼活动的制度。指令回避是回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自行回避和申请回避起到必要的补充作用。

延伸阅读
  1. 回避制度适用范围
  2. 我国司法制度中的回避制度
  3. 回避申请的提出及处理
  4. 法官审理案件公正问题的解决途径
  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法》的解释

民诉与仲裁指南热门知识

  1. 口头辞退录音是否可作为证据的问题
  2. 保全财产费用的收费标准及相关法律规定
  3. 申请调取证据的相关法律规定
  4. 纪检委立案后的处理程序
  5. 行政申诉的胜诉概率
  6. 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案件的举证要求
  7. 回避的提出
民诉与仲裁指南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