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中的回避制度:律师的应对策略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诉与仲裁指南 > 民事诉讼回避法律知识

民事诉讼中的回避制度:律师的应对策略

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4-01-06

 
87354
民事诉讼案件处理的过程中,参与案件的司法人员如果与该案件有利害关系的话,当事人就可以向法院提出与案件相关的司法人员进行回避的申请。那么,民事诉讼法申请回避制度是怎样的呢?接下来,手心律师网小编将就这个问题进行讲解,希望能够解开大家的疑惑,具体内容请仔细阅读下文内容。

民事诉讼回避制度的适用对象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适用回避制度的人员包括审判人员(包括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员等。

适用回避制度的情形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以下情形之一必须适用回避制度:

  1. 当事人或诉讼代理人是审判人员的近亲属(如父母、子女及兄弟姐妹等);
  2. 与本案有利害关系,例如鉴定人是本案争议标的的所有人之一;
  3. 与本案当事人存在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其他关系。这里所指的“其他关系”是指除与本案有利害关系及与当事人有近亲属关系之外的亲密或仇嫌关系,足以影响案件的公正审理,例如审判人员是案件一方当事人的最亲密的朋友。

回避的程序

回避申请可以由当事人提出,也可以由审判人员或其他参与诉讼的人员主动自行提出。回避申请应当在案件审理时提出,若回避事由在案件开始审理后得知,可以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回避申请提出后,是否准许由法院决定,具体程序如下:

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请,应当在申请提出3日内,以口头或书面形式作出决定。若申请人对决定不服,可以在接到决定时申请复议一次。

回避的法律后果

在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到法院作出是否同意申请的决定期间,除非案件需要采取紧急措施,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应当暂停执行与本案相关的职务。若法院决定同意申请人的回避申请,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将退出本案的审理或诉讼。若法院驳回回避申请,而当事人申请复议,复议期间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将继续参与本案的审判或诉讼。

延伸阅读
  1. 民事诉讼法中的回避制度是怎样的
  2. 哪些民事决定可以复议
  3. 离婚诉讼中,一方发现审判人员中有对方的亲属或利害关系人时应该怎么办
  4. 代理律师可以代替当事人申请利害关系人回避吗
  5. 回避的法定原因有哪些

民诉与仲裁指南热门知识

  1. 仲裁庭的管辖权
  2. 小区保安指挥停车刮到车如何赔偿
  3. 诉前保全不起诉的后果是什么
  4. 行政诉讼第三人拒不到庭影响结果吗
  5. 被告在被传唤期间把资产转移合法吗
  6. 监控录像属于哪类证据
  7. 原告代理律师能否向被告调查取证
民诉与仲裁指南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