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06-18
执行异议是指在执行进行过程中,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不同意见,并主张全部或部分的权利。执行过程指的是执行程序开始后终结前。
只有案外人才有权提起执行异议。案外人是指除当事人以外,其法律上的权益因执行行为而可能受到侵害的人,即与执行标的有利害关系的人,包括公民、法人以及其他组织。
在执行过程中,执行申请人和被申请人也可能对法院执行标的有不同意见,但这些意见不被视为执行异议,而是当事人之间就案件实体发生的争议。如果他们认为执行确有错误,执行人员应告知其通过审判监督程序予以解决,但不影响执行。
1. 异议内容是案外人对执行标的主张自己的权利。
案外人对执行标的主张自己的权利,包括主张对该标的享有全部所有权或部分所有权。主张权利的异议可以是物权,如所有权、担保物权(抵押权、质押权、留置权等)或其他物权,如土地使用权。其中,所有权异议是最常见的。异议的权利也可能是债权,如案外人可能对执行的标的物有租赁使用权、买回权、借用使用权,或者有请求被执行人向自己交付这个标的物的权利。
需要注意的是,对人民法院的执行方法、执行措施以及执行人员在执行过程中的违法违纪行为提出异议,不构成执行异议。对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存有异议的,也不构成执行异议。
2. 异议必须在执行过程中提出。
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有异议,必须在执行过程中向该执行人民法院提出,不得向别的法院提出异议。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并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审查。如果案件还未进入执行程序或执行工作已经完成,案件终结,案外人有异议,只能通过新的诉讼处理解决。
3. 异议必须以书面形式提出并提供相应证据。
异议人负有举证责任,对执行标的主张权利的,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供必要的证据加以证明,阐明事实,列举证据。如果案外人只提出异议而不提供证据,不能按照案外人的异议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