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案件委托权限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4-16
委托代理人的代理权限
代理权限是委托诉讼代理人的权力来源,该委托由当事人、法定代表人或法定代理人进行。因此,委托诉讼代理人只能在被代理人授权的范围内执行诉讼行为。只有在被代理人授权的范围内执行诉讼代理行为,其法律后果才由被代理人承担。
当事人的权利
当事人在诉讼中的权利可以分为两类:- 实体权利或与实体权利密切相关的诉讼权利,例如代为承认、放弃、变更诉讼请求。- 纯粹的诉讼权利或与实体权利关系不密切的诉讼权利,例如申请回避。对于前一类权利,由于与当事人的利益关系密切,因此民事诉讼法规定,对于这类权利,需要被代理人特别授权。特别授权是指被代理人专门、明确地授予诉讼代理人特定权限,以处理涉及自己实体权利的事项。在诉讼代理实务中,一些委托书只简单地写上“代理诉讼”、“特别代理”、“全权代理”,这些表述并不严格。根据《民诉意见》第69条的规定,正确的授权方法是明确地写明授予何种涉及实体权利的处分权限。对于后一类权利,由于不涉及被代理人实体权利的处分权限,因此无需被代理人特别授权。
代理权限的限制
如果在授权委托书中没有明确写明代理人在执行程序中的代理权和具体的代理事项,那么代理人的代理权仅限于第一审或第二审程序,不能在执行程序中行使代理权。
转委托的限制
委托诉讼代理人接受当事人委托后,未经被代理人同意,不能再将诉讼委托给他人代为进行诉讼。尽管民事诉讼法没有明确规定此事,但由于诉讼代理关系是建立在委托诉讼代理人与被代理人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的,具有严格的人身性质。
出庭诉讼的例外情况
一般情况下,当事人委托诉讼代理人代为出庭诉讼时,本人可以不出庭。然而,离婚案件是个例外。因为离婚案件的核心问题是确认双方是否具备解除婚姻关系的条件,所以双方当事人都必须出庭。这既有助于法院正确判断,也有助于法院进行调解。根据民事诉讼法第62条的规定,离婚案件有诉讼代理人的情况下,除非本人无法表达意思,否则仍应出庭。如果因特殊情况无法出庭,必须向人民法院提交书面意见,以表示是否同意离婚。
代理权限的变更
在诉讼进行期间,被代理人可以变更代理权限,包括更换委托诉讼代理人,扩大或缩小授权范围。由于代理权限的变更涉及诉讼行为的效力和对方当事人的利益,因此被代理人在变更诉讼代理权限时,应及时书面告知法院,并由法院通知对方当事人或法定代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