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2 更新时间:2024-04-16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五条,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可以向负责执行的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书面异议后的十五日内进行审查,如果理由成立,应当撤销或者改正执行行为;如果理由不成立,应当驳回异议。如果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对裁定不服,可以在裁定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
异议审查是一种审查方式,用于对某一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审查,以回应有关组织和公民提出的审查要求或建议。这种方式将立法工作置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下,有利于发挥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公民在保证立法合法性和科学性方面的作用,强化了法律至上和依法治国的观念。
如果执行法院没有在规定的期限内对异议作出裁定,异议人可以向上一级法院提出异议。法院收到执行异议申请后,应当在法定期限内作出裁定。如果逾期不受理,也不作出裁定,异议人可以向上一级法院提出异议。
根据《最高法院关于执行异议的解释》第三条,如果执行法院在收到执行异议后三日内既不立案又不作出不予受理裁定,或者受理后无正当理由超过法定期限不作出异议裁定,异议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异议。上一级人民法院审查后认为理由成立,应当指令执行法院在三日内立案或者在十五日内作出异议裁定。中级人民法院必须在15个工作日内给予答复。
执行异议之诉包括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和当事人执行异议之诉。根据新《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案外人和当事人有权提起执行异议之诉。尽管被执行人在条文文义上可能也可以提起执行异议之诉,但在民事诉讼法理论、相关司法解释规定及司法实务中,执行异议之诉仅分为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和申请执行人执行异议之诉(也称为申请执行人提起的执行许可之诉)。实际上,申请执行人执行异议之诉也是因为案外人提出执行异议而引发的诉讼。在执行过程中,如果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书面异议,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理由成立,应当裁定中止对该标的的执行。如果申请人对该裁定不服,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