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执行怎么中止
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4-06-16
强制执行的中止和终结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于强制执行的中止和终结,有一系列的规定。
中止执行的情形
根据第二百五十六条的规定,以下情形之一存在时,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中止执行:
- 申请人表示可以延期执行;
- 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确有理由的异议;
- 作为一方当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继承权利或者承担义务;
- 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
- 人民法院认为应当中止执行的其他情形。
中止执行的效果
一旦中止执行的情形消失,执行程序将恢复执行。
终结执行的情形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强制执行可以终结的情形包括:
- 执行标的已经全部履行;
- 执行标的无法履行;
- 申请人撤销申请;
- 申请人死亡或者宣告死亡;
- 申请人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 申请人终止执行;
- 执行标的被查封、扣押或者依法被收归国有。
终结执行的效果
一旦执行终结,执行程序将被终止,执行标的将不再继续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