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事行政强制执行和解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9-16
海事行政强制执行和解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行政强制和解的出现及其在行政管理中的意义
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出现与行政强制权的变化
随着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出现,行政权经历了从不能自由行使到一定程度可以自由行使的转变。这也导致了行政强制权的单方行为发生了一定的文化变化。因此,“行政强制和解”这个词开始在我们的视野中出现。
传统学说对行政强制和解的观点
在民事强制执行中,和解是较为常见的。然而,在行政强制中,传统的学说一直认为,法律和法规的规定必须坚决贯彻实施,不允许和解。人们认为,行政强制机关采取相应措施,责令相对人履行义务,是该机关所应承担的责任。允许相对人不履行其法定义务就意味着失职,为法律所不允许,也有悖于行政管理的宗旨。因此,在强制执行过程中不能与相对人和解。实际上,传统学说有关不得和解的主张之所以能够成立,是以“其应履行的义务”明确、合法、合理为前提的。
行政行为的不可处分性与羁束性
行政行为的不可处分性的成立前提是羁束性。只要法律和法规赋予行政主体一定幅度或范围的行政裁量权,那么,这里的所谓“其应履行的义务”就有变动的可能性,就应该是可以“和解”的。只不过这里的和解要受到更加严格的限制而已。
美国行政机构的和解方式
在美国,行政机构不仅可以设定一些规则,还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手段来保障规则的实现。行政机关一般不通过司法途径,而是尽量通过协商、谈判等方式来解决。美国的行政执行程序是开放的、非正式的,其主要目的在于促使当事人磋商,以达到问题的解决。
我国行政强制和解的实践与规定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状况发生了重大变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的统计资料,1989-2005年间申请人民法院执行具体行政行为案件数目大量增长,但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占比较低,仅占总数的12.25%,而自动履行和执行和解占比较高,达到73.98%。可见,行政强制和解在实践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我国行政强制法(草案)也对行政强制和解作出了规定:“实施行政强制执行时,行政机关可以在不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的情况下,与当事人达成执行和解。”因此,海事行政强制执行和解在海事行政管理工作中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