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1 更新时间:2024-11-14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七条的规定,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的案件,如果再审判决是由第一审法院作出的,按照第一审程序审理,当事人可以上诉;如果再审判决是由第二审法院作出的,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上级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审的案件,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
如果再审案件是按照一审程序审理的,当事人对再审判决不服可以上诉。
如果再审案件是按照二审程序审理的,当事人对判决不服,就没有办法了,法律程序已经走完了。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如果再审案件维持原判后,当事人不能再次申请再审。然而,当事人仍可以寻求一些制度外的救济,比如向法院、检察院或人大、政协等机构进行申诉或信访。
再审案件经过一审或二审后,案情更为复杂,当事人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因此再审调解的难度更大。但只要在再审审判实践中做到以下几点,调解的成功率会更高。
1. 合法原则:调解的方式、内容、生效和执行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确保当事人的权利得到充分行使,不违反禁止性规定。
2. 保密原则:消除后顾之忧,创造和谐信赖的环境和氛围,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保密措施,确保调解工作在保密条件下进行。
3. 适时原则:打破当事人的心理防线,消除对立情绪,审时度势,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调解,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4. 灵活原则:调解是非强制性的,可以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灵活安排,创造一个平和、宽松的环境,有利于调解成功。
1. 调解方式应根据案情确定,包括直接调解、间接调解、公开调解和非公开调解、共同调解和联合调解等。直接调解是直接传唤当事人进行调解;间接调解是除当事人外还可以通知案外人参加;共同调解是邀请亲朋好友到场调解;联合调解是联合抗诉检察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会等机构共同解调。
2. 调解方法:
(1)查明事实,抓住争议焦点,分析和研究当事人的心理,选择适当的地点进行调解;
(2)宣讲相关法律和政策,为当事人成功达成协议创造条件,可以提出意见,促成调解;
(3)利用特殊亲情关系,使当事人舍弃个人小利益,维护家族大利益,促成调解;
(4)利用节约诉讼成本,减少不必要的诉讼开支,提高经济效率,促成调解。
尽管调解是当事人达成协议,但仍需要法官主持和引导,法官的职业素养尤为重要。
1. 法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情操,深厚的法学功底,敬业的精神和娴熟的司法技能。要有慎密的分析能力,理性的思维,能够在复杂情况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具备弥补一、二审法律文书缺陷的能力。
2. 法官应具备辨法析理的思维,善于运用相关法律规定,应用逻辑的力量,增强裁判运行的说服力。
3. 法官应发扬庖丁解牛的精神,既需要施展自己的调解智慧,也需要苦口婆心的精神。
4. 法官应摒弃管理型司法理念,树立服务型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