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1-17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77条的规定,适用特别程序审理的案件包括选民资格案件、宣告公民失踪案件、宣告公民死亡案件、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案件、认定公民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和认定财产无主案件。此外,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指定或撤销监护案件,从性质上讲也属于非讼案件,人民法院在审理这类案件时应当参照特别程序的有关规定进行。
特别程序的审理目的是确认某种法律事实是否存在,确认某种权利的实际状况,而不是解决民事权利义务争议或制裁民事违法行为。相比之下,普通程序和简易程序则旨在解决民事权益冲突,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
特别程序的开始是由申请人或起诉人提出申请或起诉,他们不一定与本案有直接的利害关系,也没有对方当事人。而普通程序和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必须由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原告提起,并明确确定原告和被告双方当事人。
特别程序审理的案件一经判决书送达即发生法律效力,申请人或起诉人不得提起上诉,实行一审终审制度。而普通程序和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除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民事案件实行一审终审外,都实行两审终审制度,当事人对第一审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不服,有权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特别程序审理的案件原则上采用独任制,只有选民资格案件和重大疑难的非讼案件才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而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由审判员、陪审员共同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简易程序审理的简单民事案件则由一名审判员独任审判。
特别程序审理的案件在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后,如果发现判决在认定事实或适用法律方面有错误,或者出现了新情况、新事实,人民法院根据有关人员的申请,查证属实后,可依特别程序的规定撤销原判决,作出新判决。而普通程序和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判决生效后,如确有错误,必须依审判监督程序提起再审,予以纠正。未经审判监督程序,任何机关和个人均无权撤销生效判决。
特别程序审理的案件有较短的审理期限。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选民资格案件必须在选举日前审结;非讼案件应当自立案之日起1个月内或者公告期满后1个月内审结。而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审结。如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可以由本院院长批准延长6个月,如需进一步延长,需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审结。
特别程序审理的案件一律免交诉讼费用。而普通程序和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无论是财产案件还是非财产案件,都必须依法交纳诉讼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