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审简易程序举证期限
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4-08-30
一审简易程序在举证上是有一定期限的,超过期限法院将不受理。但是,很多上诉人在简易程序审理中不清楚这方面的规定,导致错过的规定的举证期限。那么,一审简易程序举证期限是多久?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举证期限及答辩期的确定
一、举证期限的确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13条的规定,在送达诉状副本和应诉通知书时,可以征求被告的意见,确定是否需要15天的答辩期。如果被告明确表示需要15天答辩期或未明确表示不需要,那么举证期限将为15天。这样做是为了确保当事人有充分的准备时间,并从程序上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原告在先取证后起诉的情况下,已经有充分的调查取证时间,因此其举证期限的权益得到保护。法院在向被告送达诉状副本和应诉通知书后,被告才开始调查取证,因此法院需要在规定的期限内结案,这就需要限制被告的举证期限。具体的举证期限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确定:1. 原、被告双方协商确定:原、被告双方可以协商确定举证期限,但必须得到法院的认可,否则协议的举证期限将无效。为了避免协议的举证期限过长影响法院的办案期限,一般限制在30日以内。2. 法院指定举证期限:如果双方当事人无法就举证期限达成协议,或者协商不成,可以由法院指定举证期限。一般来说,法院指定的举证期限应在15日以上30日以内。
二、被告明确不需要15天答辩期的情况
如果被告在应诉时明确表示不需要15天答辩期,那么举证期限可以由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但协商确定的期限必须在15日内。如果双方无法就举证期限达成协议,或者协商不成,可以由法院指定举证期限。在法院指定举证期限时,应征求被告的意见,一般限定在15日内。
三、口头答辩的情况
如果双方当事人一起到法院要求解决纠纷,并且原告对其主张有主要证据,被告承认且同意口头答辩,那么就不需要确定当事人的举证期限,可以直接开庭审理,并作出调解或判决。
四、反诉的情况
如果被告在应诉后在开庭前或开庭中提起反诉,就反诉的诉讼请求应征求原告的意见,确定是否需要答辩期或举证期限。如果不需要,可以直接将本诉和反诉一并审理;如果需要答辩期,可以先审理本诉,待答辩期或举证期限届满后再审理反诉。反诉的举证期限可以根据前述一、二种情况来确定。
五、增加、变更诉讼请求的情况
如果原告增加或变更诉讼请求,法庭也应征求被告的意见,确定是否需要答辩期和举证期限。如果被告明确表示不需要,可以与原诉一起审理;如果被告明确表示需要答辩期或举证期限,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式处理:1. 如果原告只变更部分诉讼请求,可以暂不审理变更的诉讼请求,先审理未变更的诉讼请求所涉及的内容。等到被告答辩期满或举证期限届满时再行审理变更的诉讼请求,并最后一并作出调解或判决。举证期限可以根据前述一、二种情况来确定。2. 如果原告的诉讼请求全部变更,法院应作出延期审理的决定,等到被告答辩期满后才开庭审理。3. 如果原告增加诉讼请求,法庭就原告增加的诉讼请求征求被告的意见,确定是否需要答辩期或举证期限。如果不需要,可以与原诉一起审理;如果需要答辩期,可以等到答辩期满后再行审理增加的诉讼请求,并最后一并作出调解或判决。上述三种情况的举证期限可以根据前述一、二种情况来确定。
六、举证期限的统一
在确定原、被告的举证期限时,最好将其确定在同一天届满,并要求双方当事人在同一天向法庭提交证据,以免被告查阅原告提交的证据,特别是复印原告提交的证据,从而造成对原告的不公平。在送达应诉通知书时,只需向被告送达原告主要证据的证据清单,双方在举证期限届满前均不得阅卷,以确保双方在收集证据上享有平等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