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当事人需要注意的举证期限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 > 民诉法法律知识

民事当事人需要注意的举证期限

点击数:25 更新时间:2024-08-28

 
332185

民事当事人的举证期限

一、举证期限的确定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一般情况下,民事当事人的举证期限为十五日。在这十五日内,当事人必须向人民法院提交所需证据,否则法院可能不予采纳。

对于适用简易程序案件和小额诉讼案件,举证期限可以由人民法院确定,也可以由当事人协商一致并经人民法院准许,但不得超过十五日。

二、我国民事举证责任原则的应用

我国民事诉讼法并未明确规定结果责任,但可以通过法律解释方法来确认。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人民法院负责调查收集下列证据。如果经过法院调查后仍未能收集到这些证据,那么负有责任的当事人将承担举证不能的后果。这一规定首次肯定了结果责任,但仍不够明确。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如果没有证据或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那么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将承担不利后果。

这一条规定了两种意义的举证责任,即行为责任和结果责任。行为责任指当事人的行为责任,而结果责任指在事实真伪不明时,主张该事实的当事人承担不利诉讼后果的责任。

在先行立法的司法解释中,首次明确了民事举证责任具有双重含义,并弥补了民事诉讼法的不足。然而,除了行为责任外,对于结果责任并没有确立一般的分配规则。因此,该条仍未成为结果责任的分配原则。

相关法律规定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的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应当及时提供证据。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主张和案件审理情况,确定当事人应当提供的证据及其期限。当事人在该期限内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延长期限,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申请适当延长。

如果当事人逾期提供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责令其说明理由。如果拒不说明理由或理由不成立,人民法院根据不同情形可以不予采纳该证据,或者采纳该证据但予以训诫、罚款。

延伸阅读
  1. 行政案件再审审查期限
  2. 共同海损的宣告
  3. 检验、鉴定、评估机构、人员的任务和要求
  4. 强制拆迁的法律程序及步骤
  5. 一、合同履行期限的约定和迟延履行责任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热门知识

  1. 股权确认之诉的程序和要求
  2. 如何确定借款合同纠纷案件的管辖
  3. 刑事案底对配偶的影响
  4. 一、一般打架斗殴不到轻伤的处理方式
  5. 赃款已经花没了怎么办,如何追缴
  6. 审判监督程序的申诉与条件
  7. 缓刑期间再次犯罪是否归为累犯行为?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贷中逾期还款
  3. 没有约定还款期限借款纠纷
  4. 侵犯商业秘密关于违约金的规定
  5. 如何签订房屋租赁合同
  6.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7.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哈尔滨市劳动合同范本
  2. 酒店实习协议范本
  3. 银行贷款保证合同范本
  4. 借款合同起诉状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