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6-01
程序正-义是一个在学术界有不同理解的概念。根据我国学者的观点,程序正-义的内容可以根据联合国公约所确定的最低限度程序公正标准来确定。程序正-义的内容会不断发展,但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这个原则要求所有诉讼参与人亲自参加并始终到场。参与者的参与应是有意义和充分有效的,并且他们应受到人道对待,具有人性尊严。
这个原则要求裁判者与案件无牵连,不谋求争议利益,并且不对参与者存在偏见。
这个原则要求参与各方机会和手段平等。法官应平等关注各方的意见,并充分考虑其观点。
这个原则要求据以判决的事实必须经过合理证明。裁判之前必须冷静、详细和适当地评议。法官的裁判必须以法庭调查和采纳的所有证据为根据。
这个原则要求裁决必须在全部审判活动结束之后形成,并且必须在理性的基础上形成。裁决必须以参与者全部有效意见、主张和证据为依据。
这个原则要求审判不能过于匆忙,也不能过于急速。
这个原则要求裁判应具有稳定性。
程序正-义和诉讼效率是刑事诉讼程序中两个同等重要的目标。提高效率不能以过于急速、牺牲正-义为代价。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就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一种理论,无论多么精致和简洁,如果不真实,就必须加以拒绝和修正。同样,某些法律和制度,不管多么有效率和条理,如果不正-义,就必须加以改造或废除。每个人都拥有一种基于正-义的不可侵犯性,这种不可侵犯性即使以社会整体利益之名也不能逾越。因此,程序正-义至上的原则是不可动摇的。
简易程序是一种能够将效率与正-义结合起来的诉讼程序。除了使案件得到及时处理这一点符合正-义的要求以外,诉讼过程的正-义也是简易程序作为诉讼程序的重要理由。可以说简易程序的各个方面完全符合程序正-义的最低限度国际标准。
简易程序是一种以自治为前提的诉讼程序。各国的诉讼法规定,简易程序必须以诉讼各方的同意为前提。没有被告人的同意,简易程序不能启动,而在诉讼过程中被告人也可以要求转化为普通程序。
程序是指解决案件的过程,程序的本质特点是过程性和交涉性。简易程序中虽然省略了其他程序,但是它是在双方同意的基础上进行的。双方可以提出自己的主张,反驳对方的主张,在地位平等、立场对立、权利对等的基础上完成诉讼。
简易程序并没有省略平等对席的辩论。在简易程序中,法官保持中立的地位,根据双方的请求使双方在平等的地位上行使辩护权,不偏不倚地听取双方的意见,并最终作出公正的裁判。简易程序中的法官的作用体现了消极和中立,法官在审理过程中既不主动参与双方的争议,也不偏袒任何一方。
简易程序虽然简化了审判过程,但是裁决的结果具有与普通程序裁决同等的效力。可以说简易程序实际上是一种简化了的审判程序,其简化之处主要在于审判的过程,但是审判的各要素仍然是具备的。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简易程序,都存在一个完备的正三角形结构的审判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