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程序案件的举证期限由谁确定
点击数:36 更新时间:2024-04-13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时,审理的方式有普通程序、简易程序等,而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是有一定范围的,那么适用简易程序案件的举证期限由什么人确定?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简易程序案件的举证期限的确定
依据法律规定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适用简易程序案件的举证期限由人民法院确定,或者经当事人协商一致并获得人民法院准许,但不得超过十五日。
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零四条规定,适用简易程序案件的举证期限由人民法院确定,或者经当事人协商一致并获得人民法院准许,但不得超过十五日。如果被告要求书面答辩,人民法院可以确定合理的答辩期间。
告知当事人
人民法院应当将举证期限和开庭日期告知双方当事人,并向当事人说明逾期举证以及拒不到庭的法律后果。双方当事人应在笔录和开庭传票的送达回证上签名或捺印。
当事人同意
如果当事人双方均表示同意立即开庭或缩短举证期限、答辩期间,人民法院可以立即开庭审理或确定近期开庭。
适用简易程序的行政案件范围
法院审理条件
人民法院审理下列第一审行政案件时,如果认为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可以适用简易程序:- 被诉行政行为是依法当场作出的;- 案件涉及款额二千元以下;- 属于政府信息公开案件。
当事人同意
除上述案件以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当事人各方同意适用简易程序的,也可以适用简易程序。但发回重审、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的案件不适用简易程序。
审理程序和期限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行政案件由一名审判员独任审理,并应在立案之日起四十五日内审结。如果人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发现案件不宜适用简易程序,可以裁定转为普通程序。
简易程序的优势
办案手续简便
简易程序具有办案手续简便、审理方式灵活、不受普通程序有关规定约束的特点,有利于及时审结案件,降低当事人的诉讼成本,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高效配置司法资源
对于人民法院来说,通过简易程序实现案件繁简分流,有利于高效配置司法资源,提高行政诉讼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