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法民事再审开庭审判程序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审判程序 > 第一审普通程序法律知识

高法民事再审开庭审判程序

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4-08-29

 
83592
审判是对犯罪嫌疑人进行的一种判定,开展开庭程序一般应当在准备充分之后可以进行,前期应该准备的资料一般有先进行申请,然后法院决定是否受理此案。下面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再审案件开庭审理的条件

根据法律规定,以下情况下,人民法院应当对再审案件进行开庭审理:

1. 第一审程序审理的案件

对于依照第一审程序进行审理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开庭审理。

2. 需要对事实或者证据进行审理的案件

对于需要对事实或者证据进行审理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开庭审理。

3. 检察院提出抗诉的案件

对于检察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开庭审理。

4. 可能对原审被告人(原审上诉人)加重刑罚的案件

对于可能对原审被告人(原审上诉人)加重刑罚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开庭审理。

5. 其他应当开庭审理的情形

对于其他应当开庭审理的情形,人民法院应当开庭审理。

可以不开庭审理的再审案件

根据法律规定,以下情况下,可以不开庭审理再审案件:

1. 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但适用法律错误,量刑畸重的案件

对于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但适用法律错误,量刑畸重的案件,可以不开庭审理。

2. 1979年《刑事诉讼法》施行以前裁判的案件

对于1979年《刑事诉讼法》施行以前裁判的案件,可以不开庭审理。

3. 原审被告人(原审上诉人)、原审自诉人已经死亡、或者丧失刑事责任能力的案件

对于原审被告人(原审上诉人)、原审自诉人已经死亡、或者丧失刑事责任能力的案件,可以不开庭审理。

4. 原审被告人(原审上诉人)在交通十分不便的边远地区监狱服刑,提押到庭确有困难的案件

对于原审被告人(原审上诉人)在交通十分不便的边远地区监狱服刑,提押到庭确有困难的案件,可以不开庭审理。但是,如果检察院提出抗诉,人民法院应征得检察院的同意。

5. 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决定再审,检察院经两次通知不派员出庭的案件

对于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决定再审,并经过两次通知后,检察院不派员出庭的案件,可以不开庭审理。

再审案件的审理程序

1. 开庭

在开庭审理再审案件前,合议庭应当核实原审被告人(原审上诉人)的相关情况,包括何时因何案被人民法院依法裁判、在服刑中是否有重新犯罪、是否有减刑、假释以及何时刑满释放等情况。

在到达开庭地点后,合议庭应当查明原审被告人(原审上诉人)的基本情况,并告知其享有辩护权和最后陈述权。之后,合议庭成员和书记员将制作笔录并签名。

开庭审理时,审判长应当宣布合议庭组成人员及书记员、公诉人、辩护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的名单,并告知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享有申请回避的权利。

2. 法庭调查

如果人民法院决定再审案件,合议庭成员应当宣读再审决定书。如果是根据检察院提出抗诉进行再审,公诉人应当宣读抗诉书。如果是原审被告人(原审上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提出申诉,应当由原审被告人(原审上诉人)及其辩护人陈述申诉理由。

控辩双方将分别陈述案件的事实、证据和适用法律等问题。合议庭将对事实、证据和适用法律问题进行归纳和确认。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开庭后,除对原审被告人(原审上诉人)有利的证据外,人民法院不再接受新证据。在审判长主持下,控辩双方可以对提出的新证据或者对原审据以定罪量刑的证据进行质证。

3. 法庭辩论

对于原审被告人(原审上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提出申诉的案件,首先由原审被告人(原审上诉人)及其辩护人发表辩护意见,然后由公诉人发言,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发言。

对于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提出申诉的案件,首先由被害人及其代理人发言,然后由原审被告人(原审上诉人)及其辩护人发表辩护意见。

对于检察院提出抗诉的案件,首先由公诉人发言,然后由原审被告人(原审上诉人)及其辩护人发表辩护意见。

对于既有申诉又有抗诉的案件,首先由公诉人发言,然后由申诉方当事人及其代理人或者辩护人发言或者发表辩护意见,最后由对方当事人及其代理人或者辩护人发言或者发表辩护意见。

在审判长许可的情况下,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可以互相辩论。

4. 评议和宣判

根据控辩双方的举证、质证和辩论情况,合议庭可以当庭宣布认证结果。

需要特别关注的是,根据审判监督程序进行再审的刑事自诉案件,应当依法作出判决、裁定;附带民事部分可以调解结案。

开庭审理的意义

开庭审理是普通程序中最基本和最主要的阶段,是当事人行使诉权进行诉讼活动和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进行审判活动最集中、最生动的体现,对人民法院正确审理民事案件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开庭审理能够确保人民法院审判权的正确行使。通过开庭审理,审判人员按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民事案件的事实进行客观的认定,对证据进行全面的审核,分清是非责任,对民事案件作出公正的处理,从而实现人民法院的审判职能。

其次,开庭审理有利于对审判活动进行有效监督。开庭审理将案件的审理过程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增加了审判活动的透明度,有利于保证案件处理的公正性。

第三,开庭审理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实体权利。民事诉讼法对开庭审理中当事人各项诉讼权利及其行使的方式作了充分的规定,开庭审理有利于当事人充分行使诉讼权利,自觉履行诉讼义务,保证庭审活动的顺利进行,最终保护了当事人的民事实体权利。

第四,开庭审理有利于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扩大法制宣传效果。

延伸阅读
  1. 民事法庭审判流程是怎样的
  2. 运输合同纠纷典型案例一案
  3. 法院使用法律错误谁来承担
  4. 离婚案开庭审议程序是怎样的
  5. 第三类自诉案件适不适用用调解程序

审判程序热门知识

  1. 被告人成宏故意杀人案刑事裁定书解析
  2. 非诉程序是一审终审吗
  3. 二审推翻一审结果一审法官会被追责吗
  4. 二审维持原判多久才可以生效
  5. 公示催告期间法院可以做出判决吗
  6. 再审不提供证据材料怎么办
  7. 民事诉讼一审二审后还有终审吗
审判程序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