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4-02-06
管辖是指各级人民法院之间以及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权限和分工管辖。移送管辖是指人民法院发现受理的案件不属于本院管辖的情况下,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审理。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三十六条规定,法院自行决定移送管辖的案件,当事人不服的,不能上诉,因为这属于法院依职权作出的决定。
然而,如果被告在答辩期内提出管辖权异议,法院作出裁定后,当事人不服,可以提出上诉。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当事人在答辩期间届满后未应诉答辩,人民法院在一审开庭前发现案件不属于本院管辖的情况下,应当裁定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
同时,如果有两个以上的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的诉讼,先立案的人民法院不得将案件移送给另一个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如果人民法院在立案前发现其他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已先立案,不得重复立案;立案后发现其他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已先立案,应当裁定将案件移送给先立案的人民法院。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四条规定,当事人仅有权对不予受理、对管辖权有异议的、驳回起诉三类裁定上诉。对管辖权有异议的不仅限于当事人已提出管辖异议的情形,而是指一种客观状态,即对管辖问题存在不同认识从而需要确定的一种状态。
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合并了依职权移送管辖和支持管辖异议移送管辖两种情况,明确规定受移送的法院如果认为受移送的案件不属于本院管辖,应当报请上级法院指定管辖,不得再自行移送。如果当事人无权就依职权移送管辖的裁定提起上诉,那么当事人在受移送法院再提出管辖权异议,受移送法院审查认为管辖异议成立的情况下,如何处理?这将在民事管辖争议解决制度中留下一个难以弥合的缺陷。
因此,赋予当事人上诉权可以更好地实现民事管辖争议解决制度的自洽。当事人有权就人民法院依职权移送管辖的裁定提起上诉,可以在案件移送前表达其意见,并顺畅地实现管辖争议解决的二审终审制度。这样才能使民事案件管辖争议解决制度的体系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