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5-02-05
反垄断民事诉讼案件的争议主要集中在特定行为是否构成垄断行为上。垄断行为通常包括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和经营者集中。由于垄断协议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引发的民事纠纷案件的法律后果更为严重,因此对于此类案件,适用的证明标准通常较高。而对于经营者非法集中案件,由于其事实认定的难度较大,因此适用的证明标准相对较低。
反垄断法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和促进竞争,进而实现公共政策目的,使得大众受益。在一些反垄断案件中,法官需要在保护经营者商业自由和保护消费者福利之间进行平衡。为了实现促进竞争的目的,法官可以提高垄断行为的证明标准;而为了强化对消费者利益的保护,法官可以降低证明标准。对于控制经营者集中的案件,其主要目的是保障竞争的市场结构。在这种情况下,法官应降低证明标准,以防止经营者的非法集中,从而在保障消费者利益的同时,维护竞争的市场结构。
反垄断民事诉讼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在分析被指控的限制竞争行为时,法官需要使用市场支配权、相关市场、掠夺性、效益、反垄断法损害和损害赔偿等概念。这些概念的具体内涵的证明主要由专家特别是经济学家完成,他们根据当事人提供的事实进行分析,并给出专家意见。对于这些复杂的经济分析的解释或认定,法官应适用较低的证明标准。而对于当事人提供的构成基本证据的事实认定,则应提高证明标准,因为法官对基本证据的认定应享有较少的自由裁量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