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4-10-25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女职工在哺乳期是需要上班的。然而,用人单位有责任在每天的劳动时间内为哺乳期女职工安排1小时的哺乳时间。
根据《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九条的规定,对于哺乳未满1周岁婴儿的女职工,用人单位不得延长劳动时间或者安排夜班劳动。同时,用人单位应当在每天的劳动时间内为哺乳期女职工安排1小时的哺乳时间。对于生育多胞胎的女职工,每多哺乳1个婴儿,每天的哺乳时间增加1小时。
目前,我国保护女工的主要法律法规包括劳动法第七章、《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和妇女权益保障法等。这些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保护:
1. 禁忌劳动范围:禁止安排女职工从事矿山井下、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以及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
2. 经期保护:不得安排女职工在经期从事高处、低温、冷水作业和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
3. 孕期保护:不得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以及孕期禁忌从事的劳动。对于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4. 产期保护: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90天的产假,包括产前休假15天和产后7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多胞胎生育的女职工,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女职工怀孕流产的,其所在单位应根据医务部门的证明,给予一定时间的产假。女职工在产假期间工资照发。
5. 哺乳期保护:对于有不满一周岁婴儿的女职工,其所在单位应当在每班劳动时间内给予两次哺乳(含人工喂养)时间,每次30分钟。多胞胎生育的女职工,每多哺乳一个婴儿,每次哺乳时间增加30分钟。女职工可以合并使用每班劳动时间内的两次哺乳时间。哺乳时间以及在本单位内哺乳往返途中的时间,都算作劳动时间。
此外,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尚在孕期、产期或者哺乳期内的女工,即使合同到期,也应当将合同期限延长至上述期间届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