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3 更新时间:2023-10-04
参保人员的医疗费用中,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应支付的部分可以通过社保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药品经营单位直接结算,这被称为“直接结算”。
1. 参保人员住院期间发生的医疗费:
参保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时,需要预交一定数额的预付金,用于支付个人应负担的费用。住院期间发生的属于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内的医疗费用,由定点医疗机构记账,并由市医保中心与医疗机构进行统一结算。而超出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费用需由患者个人支付。
针对基本医疗保险住院患者的治疗跨年度的情况,费用应以诊治终结时间为准。
2. 参保人员在外地发生急诊的报销:
如果参保人员因出差、探亲、旅游等情况在外地突发疾病急诊抢救住院治疗,需要在住院之日起三日内(节假日顺延)向市医疗保险管理中心登记备案。治疗终结后,患者需携带相关材料到市医疗保险管理中心审核,符合《急诊抢救病种范围》规定的才能报销,报销时的起付标准和个人自负比例均提高30%。未经申报登记发生或不符合急诊抢救病种范围内的医疗费用,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将不予支付。
3. 参保人员需转往异地治疗的医疗费报销:
如果参保人员因病情特殊,在本市无法确诊和治疗,可以填写《医疗保险转往异地治疗审批表》,经过科主任的转诊意见和医院医保办的审核,再经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批准,可以转往异地定点医疗机构诊治,但转往期限最长不超过两个月。转往异地治疗期间发生的住院医疗费用,按照医疗保险政策规定报销,报销时的起付标准和自付比例相应提高30%。未经批准和审批之前已经住院治疗的费用,医疗保险基金将不予支付。
在报销时,参保人员需要携带医疗费收据、全部医疗费用明细、病历复印件、转诊审批表以及本人的医疗保险证。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城镇国有、集体、股份制企业,外商投资、私营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和退休人员、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进城务工的农民工。
用人单位应在每月规定时间内到所属经办机构办理申报核定手续。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应按月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经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核定后,由市地方税务机关征收。
用人单位应首先为员工办理养老保险,然后再办理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1. 无人员变动缴费核定:
如果参保单位当月没有人员变动,需要在上月最后两个工作日至当月13日之间,登录沈阳市社会医疗保险管理局网站的“单位办事大厅”提出申请,申请提交成功后2个工作日,在网上打印《缴费核定单》。
2. 有人员变动缴费核定:
如果参保单位当月有人员变动,可以选择以下两种方式办理缴费核定:
a. 窗口核定:在每月1-15日之间到所属医保局办理人员变动,确认当月再无人员变动后,提出核定申请,由工作人员为其打印当月《缴费核定单》。
b. 网上核定:在每月1-13日之间,在所属医保局办理人员变动,确认当月再无人员变动后,在当月1-13日之间登录市医保局网站的“单位办事大厅”提出申请,申请提交成功后2个工作日,在网上打印《缴费核定单》。
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共同缴纳。用人单位按在职职工上年工资总额的8.6%(含生育保险6‰)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而在职职工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则由用人单位从工资中代扣代缴,比例为上年工资收入的2%。
参保职工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的最低年限为满25年,并且在本市实际缴费年限不得低于5年。在2002年12月31日之前符合国家规定的连续工龄视同缴费年限。如果职工达到最低年限但仍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应继续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如果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但未达到最低缴费年限,可以选择一次性缴足所需保费,全部纳入统筹基金,并自次月起享受退休人员医疗保险待遇;也可以选择继续按月缴费,享受在职人员医疗保险待遇,待缴足最低缴费年限和实际缴费年限后,自次月起享受退休人员医疗保险待遇。
医疗费享受对象包括:xx系统内离休干部、退休人员、在职干部职工以及办理提前离岗退养的人员。
医疗费管理的总原则是:参照国家医疗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实行门诊费用核定基数,包干使用,逐月发放,节余归已,超支不补;一般性住院费用确定限额,按比例报销;重大病症有特殊处理。
医院包括镇医院、县医院和县中医院。
因公外出和法定假期在外地急诊住院的人员必须向单位报告,经批准的可以按照在县住院的办法报销住院医疗费。
1. 门诊费用:
门诊费用是指指定的医院门诊。
核定基数标准:离休人员按实际报销;退休人员和在职干部职工(包括提前离岗退养人员)按工龄核定基数。工龄在31年以上的,年人平定补420元,月平定补35元;26年至30年的,年人平定补360元,月平定补30元;21年至25年的,年人平定补300元,月平定补25元;16年至20年的,年人平定补240元,月平定补20元;11年至15年的,年人平定补180元,月平定补15元;10年及以下的,年人平定补120元,月平定补10元。
门诊费由各单位按月随工资发放。
2. 一般性住院费用:
一般性住院费用实行限额比例报销。
标准为:离休干部单位按实际报销;退休人员单位报销75%;在职干部职工(包括提前离岗退养人员)按工龄实行限额、比例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