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1 更新时间:2024-07-31
根据《劳动法》相关规定,对于安排劳动者在日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延长工作时间的情况,雇主应支付不低于小时工资基数的150%作为加班工资。
如果劳动者在休息日工作,雇主应安排同等时间的补休。如果无法安排补休,则应支付不低于日或小时工资基数的200%作为加班工资。
对于国家法定节假日加班的情况,加班工资应按照不低于日或小时工资基数的300%进行支付。目前,法定节假日共有11天。劳动者在法定节假日当日加班除了当日工资外,还可获得不低于日或小时工资基数的300%的加班工资。但是,根据相关规定,采用“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劳动者和“不定时工作制”岗位的劳动者的加班费计算方法与此不同。
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企业在将劳动者的月工资折算为日工资时,应按照月计薪天数进行折算。月计薪天数的计算公式为: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其中104天为法定休息日和法定节假日的总天数。
此外,还存在两种特殊的加班工资计算方法。一种情况是,企业因工作性质需要采取集中上班、集中休息的方式,并经劳保部门批准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根据劳动者的实际工作时间计算工资。如果劳动者的总实际工作时间超过总标准工作时间,超出部分应视为延长工作时间,并支付不低于小时工资基数150%的加班工资。此外,如果安排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工作,应支付不低于日或小时工资基数300%的加班工资。
另一种情况是,经劳动保障部门批准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岗位”的劳动者,可以在明确工作量的前提下自主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因此,用人单位不需要支付加班工资给这类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