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处理及其应对策略包括哪些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争议 > 劳动争议处理法律知识

劳动争议处理及其应对策略包括哪些

点击数:25 更新时间:2024-10-08

 
77079
劳动者跟用人单位就薪资、待遇等等的问题发生劳动争议是正常的事情,面对劳动争议需要尽快的处理,特别是对于企业来说,劳动争议越多拖得越久,对于企业的发展越不利。但是要处理劳动争议也不是容易的事情。手心律师网有更多知识,欢迎浏览。

劳动争议处理及其应对策略

协商

发生劳动争议时,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以达成和解协议。

调解、仲裁、诉讼

当劳动争议发生后,若当事人不愿意协商、协商无法达成一致,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一方不履行,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若不愿意调解、调解无法达成一致,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一方不履行,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证据提供责任

当发生劳动争议时,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若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由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用人单位应当提供;若用人单位不提供,应当承担不利后果。当劳动争议的劳动者一方超过十人,并且有共同请求时,可以推举代表参与调解、仲裁或诉讼活动。

劳动关系协调机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会同工会和企业方面代表建立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共同研究解决劳动争议的重大问题。

适用劳动仲裁的争议

我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以下劳动争议可以适用劳动仲裁:

  1. 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2. 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3. 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4. 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5. 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6.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制的工作人员与本单位发生劳动争议的,依照本法执行;法律、行政法规或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执行。

延伸阅读
  1. 协商解决劳动争议
  2. 劳动争议裁决的终局情形
  3. 劳动仲裁时效规定的概述
  4. 工伤赔偿及相关待遇
  5. 用工单位延长工作时间的法律规定

劳动争议热门知识

  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 未签订劳动合同是否赔偿双倍工资?
  3. 劳动监察与劳动仲裁的权力与职责
  4. 无证驾驶发生事故,是否算工伤?
  5. 劳动争议调解后一方不执行怎么办
  6. 实习生个人劳动争议案件请律师要多少钱
  7. 服刑期监外劳动怎么管理的
劳动争议知识导航

工伤赔偿解决方案

  1. 河北省最低工资标准
  2. 加班加点的计算与补休
  3. 追讨工资的法律时效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劳动者工作不想做了如何随时解除
  6. 何种情形下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7. 申请工伤赔偿首先应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劳动人事合同下载

  1. 大连市劳动合同范本
  2. 带薪实习协议范本
  3. 暑期实习协议范本
  4. 事业单位实习协议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