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维权时一定要注意过期失效问题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争议 > 劳动诉讼法律知识

劳动维权时一定要注意过期失效问题

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0-05-25

 
76662
10%以上的劳动争议因超过法律规定的申诉时效而不被受理。这个数据表明不少劳动者由于种种原因未及时申诉,而一旦下决心想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时,却不知已超出法律规定的申诉时效,失去了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机会。

据分析超过法律申诉时效大致有这样几种类型:一是由于劳动者不知道发生劳动争议申请仲裁应在60天内提起,当被告知劳动法规定的申诉时效为60天时,才恍然大悟;二是离开原单位到新单位工作后在计算缴费金额时发现原单位未为自己足额缴纳或未按时缴纳社保费,再来提起仲裁已为时已晚。因此要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切勿忽视一个基本的法律规定—申诉的有效期。劳动法第八十二条规定:“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这里的“应当”是指劳动者知道或应当知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之日起算。例如:单位未支付劳动者工资(包括加班工资)、未缴纳工作期间的社会保险费等,当劳动者知道或应当知道之日起就应在法定期限内提起仲裁,由于种种原因员工只能在离开单位后想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那也必须在离开单位之日起的60天内提起申请,否则将丧失一次维权的机会。因为时效是进入劳动仲裁审理的前提条件。

当然,在本市的劳动仲裁实践中,为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对其特殊的情况进行了放宽调整,在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超过申诉时效的则例外,诸如:当事人因重大疾病致使无法在申诉时效内申诉且委托代理人有困难的;当事人系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的人且无法定代理人致使无法在申诉时效内申诉的;当事人因其他非本人主观过错导致的障碍致使无法在申诉时效内申诉的;再有的就是当事人在曾向劳动监察部门或劳动争议调解组织企业调解委员会申请过调解,有关部门调解不成后再来申诉的,在计算时效时则根据有关部门出具的证明材料将该部门的处理时间予以扣除。

仲裁委员会根据法律规定对时效作了相关的特殊调整,除此外超过60天法律规定的申诉时效,仲裁委不予受理。或许劳动者还存在侥幸心理,仲裁以超过时效不予受理,再去法院提起诉讼。因目前的司法程序是一裁二审制。殊不知,当仲裁委员会发给你一纸不予受理的法律文书后,你再去法院提起诉讼,有的只是诉权而不是胜诉权。法院同样会以劳动法规定的申诉时效驳回劳动者的诉讼请求。在这种情况下就意味着即使你的权益受到侵害,理应受到保护,但也无法通过法律渠道获得支持

延伸阅读
  1. 交通事故保险公司不同意赔偿怎么办
  2. 交通事故后保险公司不赔偿怎么办
  3. 公司收购可以吗?要注意哪些问题
  4. 交通事故分两次起诉可以吗?
  5. 双方签订的合同怎样才算无效?

劳动争议热门知识

  1. 民事调解书有有效期吗
  2. 有责底薪违法吗
  3. 干活慢会被辞退吗
  4. 哺乳期员工仲裁需要什么材料
  5. 在政府安排的公益性岗位被解雇有补偿吗
  6. 以技术入股不承担亏损可以吗
  7. 劳动局投诉是免费的吗
劳动争议知识导航

工伤赔偿解决方案

  1. 河北省最低工资标准
  2. 加班加点的计算与补休
  3. 追讨工资的法律时效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劳动者工作不想做了如何随时解除
  6. 何种情形下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7. 申请工伤赔偿首先应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劳动人事合同下载

  1. 出国培训协议范本
  2. 劳务协议书范本
  3. 快递公司劳务合同范本
  4. 酒吧规章制度范本